????
勐臘,傣浯地名,“勐”是壩子、地方;“臘”即茶、茶葉之意,意為產茶的地方。勐臘產茶歷史悠久,是普洱茶的發祥地和滇藏茶馬古道的起始源頭,明、清時期云南普洱茶的生產、貿易中心,普茶“古六大茶山”除攸樂外其余五座都集中分布在該縣境內的象明、易武、曼臘三個鄉鎮。
????勐臘縣植茶、用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三國時期,自唐朝起,象明、易武茶山就開始與州外進行茶葉貿易,整個清代達到鼎盛,清嘉慶、道光年間,每年產干茶達7000余擔,每年外銷茶葉6000多擔。清·阮福在《普洱茶記》中寫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內所產,蓋產于府屬思茅廳界也。廳治有茶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峭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清朝雍正年間,倚邦、易武等茶山所產的早春芽蕊、普洱茶被定為“貢茶”,每年要繳納“八色貢茶”,朝廷“動支銀一千兩……思茅同知領銀承辦”。大批所產普洱茶從倚邦、易武茶馬古鎮由騾馬隊運出,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最后來到康藏地區,部分再轉銷到印度、尼泊爾等國,另一路則經老撾、緬甸轉口到泰國、新加坡、印尼等中南半島國家。史書汜載:“清道光年間至光緒初年,普洱茶運銷盛極一時,印度商旅馱運茶、膠者絡繹于途,來往于西雙版納和思茅、普洱之間?!瘪R道上終年馱鈴回蕩,商旅塞途,倚邦、易武古鎮一派茶莊林立、商賈云集的興盛景象。清末民初,由于匪患頻繁、連年戰亂,以及西雙版納通往內地的主干道改向,六大茶山逐漸走向了衰退。
????勐臘縣地處云南省最南端,東南、西南部與老撾接壤,西部隔瀾滄江與緬甸相望,北部、西北部與景洪縣相鄰,東北部與江城縣毗連;位于北緯21009’--22024’;東徑101005’--101050’之間,處于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年積溫在750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5℃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平均年降雨量1549.4毫米,降雨量以7、8月為多,均達3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6%,全年靜風頻率60%以上,一年中各月的靜風頻率也都在50%以上??h域土壤主要為磚紅壤、紅壤,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森林植被保存較完整、熱區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之一。全縣轄12鄉?(鎮),是一個以傣族為主,傣、漢、哈尼、瑤、彝等16種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邊疆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1%。茶園32720畝,2004年,干毛茶總產l600噸,擁有精制茶廠4家、茶莊50多個,生產傳統普洱茶600多噸。
???勐臘縣古茶樹、古茶園分布地域廣闊,面積為27793畝。古茶樹資源主要分布于北部象明、曼臘、易武3個鄉鎮,其余部分分布于關累、磨憨、瑤區等,海拔710米至1?510米之間,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樹高23米以上的,有l米以下的;樹幅寬有達7米的,也有1米的,樹(基部)粗有1.4米的,也有O.1米的;樹型有喬木,也有小喬木型的;葉形有大葉,也有小葉;葉片長有20厘米的,??也有長4.8厘米的;葉片寬有7.6厘米的,也有2.2厘米的;芽葉色澤有綠的,也有微紫的;葉片色澤有綠的,也有紅的;葉脈有13對的,也有5對的。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