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春天,云南省作家協會主席黃堯帶著一眾省內外知名作家、藝術家走進昌寧,用三天的時間感受昌寧的自然、物產、人文、歷史、民族風情,并用手中的筆寫下了他們眼中的昌寧。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也經精心編輯出版了一部集文學的、文化的、歷史的、民族的、旅游的作品集成——《昌寧之韻》。但由于印刷數量有限,并不是每個昌寧的人都能有幸看到。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名家眼中的昌寧,我們在沒有電子版的情況下,依靠掃描、手打等方式,將這些精彩的文章還原成電子文檔,并配上相應的圖片,以“[名家看昌寧]XX:XXXXXX”的標題方式呈現給您。今天推出《夏天敏:古樹茶韻漾胸際》。
古樹茶韻漾胸際
作者:夏天敏
在昌寧的幾天,我們都是在瀟瀟春雨中度過的。瀟瀟春雨是個很詩意的詞匯,可我們離這個詞匯已經很遠了。好些年了,我不曾遭遇這個詞匯,更沒有對這個詞匯所產生的朦朧、濕潤、清新、國畫和詩意融合在一起的美好感受。然而在昌寧,這種美好的感覺伴隨了整個行程。
車行山中,滿眼盡是綠,好一個撩人情思的綠呵!滿山滿谷,盡是望不斷的綠,這綠隨了山的走勢,迤迤邐邐、高高低低,時而跌下低谷,時而躍上山頂,再遠處,依然是綠,無非是由濃濃的綠變成淺淺的綠,這就像一個人漸行漸遠,身影由清晰變得模糊。除了綠,就是山間的霧嵐,霧嵐總是如影隨形,纏在綠色之中,成了曼妙少女身上的修飾。
對于這無邊的瀟瀟春雨和無邊的綠色,我欣喜不已贊嘆不已。同時,也焦慮和羞愧不已。云南苦旱早已刺疼了全國人民的心,昌寧普降春雨,我的家鄉昭通依然驕陽似火,旱魔肆虐。究其原因,除自然原因之外,生態的好壞,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誰讓昌寧這么蒼翠?觸目之處,看不到裸露的山崖,看不到焦黃的土地,看不到瘦弱的樹木,看不到漫坡都是小腿高的包谷。昌寧人有福呵,推開門,綠色就相擁著撲入眼簾躍入胸襟了。
不言而喻,昌寧為什么會產好茶,道理就在這里。
昌寧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縣,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茶馬古道是昌寧的經絡,昌寧因而保持了和外界的聯系。沒有茶馬古道,昌寧的茶葉怎么會遍布各地、享有盛譽。歷史悠久,必然會有許多讓時間見證了的遺存。以植物論,各地都有許多年代久遠的植物,如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鐵衫。昌寧最為著名的古樹,當是野生古茶樹及栽培型古茶樹了。昌寧不僅有古樹茶,而且規模宏大,根據確切統計,有14000多畝。這個數字頗耐人尋味的,有的地方有古樹茶,但數量不多,供參觀和研究是不成問題的。但茶樹必須且有相當的規模,以我有限的飲茶知識,泡一杯茶需要相當多的葉片,我常常感慨,一杯茶需要多少程序,需要的葉片又相當多,制作工藝又繁復,一杯茶凝結了多少勞動。古樹茶如果太少,那制作古樹茶就成問題了?,F在古樹茶走俏,價格不菲,就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戳瞬龑幍墓艠洳?,這個問題就讓人釋然了。
飲茶是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飲茶歷史悠久,以飲茶為載體的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美篇章,肇始于陸羽的《茶經》。經過歷代文人學士的品嘗鑒賞,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品茶不僅僅是解渴,還上升為人文內含,其內容之豐富,是為其他飲料所不及的。正因為如此,飲茶還衍生出茶道,茶道不僅盛行于中國,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備受推崇,成為品味、修養、文化、內涵的象征。
對于茶葉的研究,我是知之甚少的。平時愛茶、嗜茶,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一天三杯,缺一次不行。并且,茶也喝得濃,每杯一小把,非此,成天焦慮煩燥,每到一地,先是尋覓喝茶,幾杯熱茶喝下去,透體通泰,神清氣爽。即便如此,我因時間關系,無暇認真地研究茶葉,也無暇慢慢品嘗,在飲茶中屬于牛飲一類。但這不妨礙我對茶葉的熱愛和依賴,茶葉子我幾乎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
昌寧之行,彌補了我對茶葉認識的不足。在漭水,時值天降喜雨,遠山近樹朦朦朧朧,霧嵐飄逸,樹影綽約,空氣濕潤而清新,山上有流瀑飛奔而下,谷底有小河舒緩流淌,峰回路轉,景隨車移,畫面變化萬千而不失秀麗。我想這就是產好茶葉的地方了,如果山體裸露巖石猙獰,空氣干燥,就是種得出茶來,這茶會好么?茶和水和空氣和潤濕和潔凈,關系是何等的密切。
藏在深山中的溫泉鎮聯席村,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古茶村。這個地方九曲回環,滿樹清新,古茶樹下正在修筑游覽小道,小道把人引到古茶樹下,古茶樹隨形附勢,錯落而立,并不如我想像的盤根錯節,粗不可摟。在我想像中,千年古樹早已卓然成林,高聳入天,蓊蓊郁郁。而古茶樹,卻比那些莽然壯觀的古樹要低矮要清麗一些,盡管不是粗壯須幾人或十多人才能圍得攏的古樹,古茶樹仍然奇崛、壯碩、郁郁蔥蔥,綴滿綠苔。不是采茶季節,茶葉依然綴滿樹枝,密處幾乎不可透風,是國畫的意境、茶葉蓬蓬勃勃,葉片涂了蠟般錚亮,在細密的雨珠下,茶樹更顯得葳葳蕤蕤,充滿生機。
這樣的茶樹,散落在山谷里,自然、自在而隨意。它們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以天地山川、日月精華為營養,以藍天白云、曉風晨露為伴侶,以鳥聲啾啾、泉水淙淙為音樂,這樣的茶葉不是玉露瓊漿?
于是,我理解了稀少的原生態的古樹茶為什么會受到飲茶者的青睞,為什么價格不菲,求索者益眾的原因了。
漭水鎮黃家寨同樣以古茶樹而出名,古茶樹多生長于山環水繞,氣候濕潤的山谷。古茶樹沐浴著春雨,鮮亮而挺拔,細雨和風中滲進了淡淡的茶香,整個山谷猶如一甕透明的茶湯,漾漾的山光仿佛溢出茶杯的熱氣,置身其中,五臟六腑清明暢透,人也十分的精神。
黃家寨大葉古茶樹群群落龐大,經專家鑒定的800年以上的古茶樹就有1000多棵,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有100多棵。這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家族,雖有千年歷史而不失英姿勃勃。黃家寨大葉茶內含水溶性物質較高,氨基酸2.87%,咖啡堿4.29%,茶多酚32.3%,兒茶素總量15.49%。憑這些數據,對人體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飲茶不僅僅是解渴,其實在飲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攝取了不少有益的物質。
唯其少,古茶樹才顯得珍貴。唯其古老,古茶樹才顯示出價值。唯其生態,古茶樹才受到熱烈追捧。一小罐售價5680元的“古樹紅韻”,因其湯頭紅潤澄澈而古韻充盈,輕啜一口,唇齒留香,神清氣爽。天外妙韻,名字何其古雅,讓人心生夢幻,詩意清逸。這茶選取初春野生千年古樹的芽苞,按傳統工藝手工制作,口感飽滿協調,入口即化,甘甜厚重,香氣馥郁,留香持久,一杯在手,滿室生香,是人間難覓的致味?!爸亟z蜜韻”,光聽名字就讓人腹內生香,齒頰流韻。這種茶以昌寧海拔2000米高的茶園清明前采摘的鮮嫩茶芽,經傳統工夫紅茶工藝精心制作。鋒苗秀麗,厘毫如絲,尤以桂圓蜜韻與百味花果調和出的雋永悠長的隱約芬芳,醉人心脾、養身潤心。
在昌寧,我萌生出要買一套好的茶具的想法。過去我的生活太過粗率,雖嗜飲茶,卻以解渴為主,大把放茶,大杯泡水,飲則暢快,一喝半杯,雖解渴卻未體味茶之美妙,更難解茶的曼妙與情趣。到昌寧,讓我知道了茶的品種、茶的神奇、茶的神韻。大杯喝茶真是暴殄天物,浪費資源。尤其是得到昌寧贈送的茶葉,我更是愛不釋手,心想置辦茶具一定要好要精,紫砂壺當是最佳選擇。然后學一些烹茶知識,懂一些茶藝流程,邀三五好友,于明月清風之際細烹慢啜,把昌寧茶好好鑒賞,讓茶香留于頰齒,真味回蕩于胸際,讓人生與茶味一樣雋永。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 關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這里都知道 .能為你提供專業、快捷的1對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貨知識!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給愛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