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夏茶、秋茶的生產季節,不能簡單地以節令劃分,要根據不同茶區的氣候特點,并注重春、夏、秋不同季節茶葉的品質特征。西雙版納茶區氣候類型同其它茶區相比差別很大,應因地制宜劃分夏、秋茶的生產期,有利于合理采摘,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
????古人對茶季和合理采摘有過不少的論述。陸羽《茶經·三之造》載:“凡采茶者,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唐代以前,只采春茶,夏秋茶留養不采。明代許次紓《茶疏》:“初試采摘,謂之開園。采自正夏,謂之春茶。其它稍寒,故須待夏,此又不當以太遲病之。往日無有與秋日采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稍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澀苦,止堪作下食,且傷秋摘佳產,戒之?!?br />????這段話說明很多問題:一是采春茶、夏茶和秋茶因各地氣候不同,時節各異,寒冷地區到夏至才采茶,也叫春茶,不叫夏茶;二是高山地區寒冷,采茶都要等到夏至,不能說品質不好;三是濕度大的梅雨天氣,生產的茶葉味苦澀,只能作下等飲品;四是秋茶品質不差,可因時因地制宜采制秋茶;五是留采結合,采夏茶,秋茶就要減產,提倡少采夏茶多采秋茶。清代陸廷燦《續茶經》引《茶說》稱:“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為秋露,香更濃,味亦佳,但為來年計,惜之,不能多采耳?!碧岢鲆⒁獠绅B結合的問題。
????現代對茶季是這樣劃分的:2月下旬(雨水)至5月20日(小滿)為春茶期,5月21日至8月20日(“立秋”與“處暑”之間)為夏茶期,8月21日至11月上旬為秋茶期。茶樹在一年中有隨季節變化的季節性生長周期,茶葉的品質也隨季節性變化,形成不同季節不同特點。在一般情況下,茶樹有三次生長和休止,即:越冬芽萌發→第一次生長(春梢)→休止→第二次生長(夏梢)→休止→第三次(秋梢)→冬眠。
????由于各地氣候條件差異大,春茶、夏茶、秋茶的時間劃分應該因地制宜。傳統的劃分,把8月20日作為夏、秋茶的終點和起點,不適宜西雙版納茶區的實際情況。
????據《勐??h志》記載:1959年至1990年31年間,平均雨季開始為5月19日。9月份雨量開始減少,平均雨季結束為10月28日。8月份正是雨水高峰期,仍是高溫高濕的天氣,同四季分明的內地茶區相比差別很大。鑒于西雙版納的氣候特點,夏茶生產期應推到9月20日為宜。西雙版納茶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年日照在2000小時以上,茶樹的休眠期短,夏、秋茶之間的休眠期不明顯,僅受雨量影響。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12月至次年2月為干涼季,茶樹處在冬季休眠狀態;3至5月為干熱季,溫度回升,氣溫適中,茶樹處于春茶生長期,由于茶樹經過冬季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樹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春茶的氨基酸、果膠、維生素C的含量高,茶葉滋味鮮爽。2月下旬至5月20日左右的“小滿”,春茶期結束,雨季來臨,茶樹進入10余天的自然休眠;6至9月為濕熱季,氣溫高,降雨量集中,濕度大,茶樹新梢生長快,而且容易老化,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減少,咖啡堿、茶多酚含量增加,茶葉滋味厚重。9月20日接近“秋分”,雨量逐漸減少,氣溫轉暖,夏茶期到此結束;10至11月為暖濕季,是雨季和干季轉換的過渡季節,自然降雨量能滿足茶樹生長,氣溫開始下降,秋高氣爽,茶葉滋味醇和,芳香物質含量高,香氣也特別高。從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秋茶期。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省茶科所對茶葉采摘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茶樹新梢具有頂端生長優勢和在年生育周期內有多次萌發生長的特征。茶樹在自然生長情況下,新梢每年只能重復生長2至3次,分枝少,樹冠稀。人為的采摘,可控制頂端優勢,促進側芽萌發,使生長加快,新梢輪次增多,萌發密度增加。但茶葉采摘不能過度,否則會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不利于有機物質的形成和積累,影響茶樹的生長發育。
????合理采摘,就是根據不同茶季、不同茶園、不同樹齡茶樹的生長勢,因時因地因樹制宜,分批留葉采摘,采養結合。合理采摘有四種:夏茶留一葉采,春茶、秋茶留魚葉采。夏茶生長旺盛,留葉可控制采摘次數,夏茶品質欠佳,應多留少采。春茶、秋茶品質優,應多采少留;春茶留魚葉,夏茶留一葉,可以留魚葉,適用于管理水平較好的稀植茶園或水肥基礎較好的密植茶園,能達到季季增產的效果;春茶留一葉,夏秋茶留魚葉,雖然產量高,但比不上夏茶留一葉。多年采摘結果證明,這種采摘方法,使得茶園雞爪枝逐年增多,影響樹勢;春留二葉,夏留一葉,秋留魚葉。這種采法適用于未成齡的茶蓬或臺刈新發的茶蓬,在開始采摘頭三年,可利用留二葉的生長優勢,培養樹冠和采摘面。
相關熱詞:
采摘
品質
秋茶
生產期
因地制宜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