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產業概況
景谷縣委、政府及鎮黨委、政府積極為茶葉產業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目前,全鎮有古茶樹面積1716畝,其中50~100年的525畝,100年以上的1191畝,現代茶圓30000余畝年茶葉產量1600余噸,屬景谷縣茶葉種楨大鎮,已完成8個村委會76個村民小組197618166.6畝的《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茶園基木情況》登記和核發工作,組建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6個,有茶業加工企業11家,有4家茶企業通過QS認證。
景谷秧塔古茶山的秧塔大白茶源產于景谷縣民樂鎮海拔1800~2200米的秧塔、牛尖山帶,稱為“秧塔大白茶”。秧塔大白茶為獨特稀有品種,大白茶以銀毫顯露,成茶清香顯毫潔自如銀,湯色清亮、香味濃郁、甘醇可凵而名揚天下。清道光年間,傣族土司命人用紅絲線編成谷穗狀,將從秧塔采制的大白茶認真裝飾、包裝后人背馬駝、跋山涉水進貢皇宮“白龍須貢茶”。1981年“白龍須貢茶”在云南省名茶鑒評會上被評為云南省八大名系余并作為國家級54種名茶之一載入《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
據史料記載,秧塔古茶山中的大白茶種植歷史有17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年)茶農陳六九從勐庫茶山采得數十粒種子,藏于竹筒扁擔中帶回種植,當時種植的老樹尚在,而長勢良好。秧塔大白茶是一名貴單株,它樹高5米,樹冠幅度4.9米,主干直徑0.28米,它的芽葉很有特色,嫩葉黃白色,葉柄黃中透紅,肥碩的芽頭和嫩葉的葉背密生茸毛。
歷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為: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葉初展,鮮葉采下后,隨即手工殺青,然后涼揉捻,揉捻一道后,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曬到半干時,再復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后抖散,曬干即成。在封建王朝時為適應北京貴人喜愛高香、甘甜的茶味,二道揉茶均較輕,并將每條茶葉拉直制成白龍須茶,以紅絲線扎成谷穗狀,進貞朝廷,稱為白龍須貢茶。秋塔村民小組行政上屬景谷縣民樂鎮,地域上距離景谷鎮16公里,故景谷鎮人制茶的方法一直與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致,并把茶葉拉成直條稱為“把把茶”。
為使昔囗僅為上可用紅絲線扎成谷穗狀進獻皇宮的貢茶—景谷大白茶走進尋常百姓家,發展景谷縣大白茶產業。1993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原地區科委、思茅上??萍贾行?、縣財政局、縣林業局、縣農牧局、云景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民樂鎮政府共8家股東共同投資組建景谷大白茶有限責任公司。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