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園、茶產業
(一)漭水鎮黃家寨古茶園
漭水鎮是昌寧縣古樹茶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鄉鎮,是呂寧乃至滇西野生型、栽培型茶樹重要原產地。全鎮共有古樹茶群23個,涉及9個村(社區)、177個村民小組、3065戶茶農,占茶樹數量達45980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樹10509株,栽培型古茶樹35471株。根部徑圉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樹有18557株,根部徑圍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樹有27423株,樹齡最大的達1500年以上,漭水鎮是真正的“古茶樹之鄉”“昌寧茶源”。
黃家寨古樹茶群是漭水鎮古茶樹數較多的群落,總面積達33公頃,涉及4個村民小組177戶茶農,共有古茶樹4523株。其中野生型古茶樹2株,栽培型古茶樹4521株:根部徑圍在50厘米以上的古茶樹1802株,根部徑圍在50厘米以下的古茶樹2721株。,日前最大一棵古樹茶樹高12米,樹幅6米×7.6米,根部莖圍0.7米,最大葉片26厘米×13,2厘米,黃家占樹茶群年可產干茶6.5噸,可實現產業收入650萬元以上。
黃家寨大葉古樹茶和勐庫茶同屬一個種,是“茶鄉”添水種植年限最早的栽培型茶樹并被列為云南少數地方性良種之一。為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植株主干明顯,分枝部位較高,樹勢高大,樹姿直立,片生狀水平或下垂,葉芽肥大,葉質柔軟,葉色油綠,葉尖漸尖,葉身稱內折,葉面隆起,葉脈11-14對,葉鋸齒稀而鈍,內含水溶性物質較高,氨基酸2.87%,咖啡堿4.29%,茶多酚32,31%,兒茶素15.39%,是制作普洱茶和紅茶的上佳原料黃家寨大葉古樹茶產品條索泡面不松,毫峰顯路,味道清香,經久耐泡,飲后口感回甜,有清肺潤喉、明目益思,驅困輕身和消炎解毒之功效,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二)茶業大鎮—溫泉鎮
溫泉鎮是昌寧縣茶業第一大鎮,在全省種茶鄉鎮中,面積、毛茶總量、銷售價格、群眾收入比重、鮮葉單價5項指標居全省第一。全鎮共有條園83210.5畝,其中投采親園79000畝,無性系良種茶園41285畝:茶農戶均擁有茶園13.76畝,人均擁有茶園3.27畝,擁有100畝以上茶園的種茶大戶有20戶:松山,聯席、光山,溫泉4個村實有茶園面積均達1萬畝以上,鎮內種植茶葉品種11個。
其中野生古樹茶74148株:有茶葉協會1個、茶葉專業合作社6個、茶葉專業示范村4個,茶葉初制所179個,初精合營制茶企業5個,有足諾、樹根地、瑞虎、云相等多個茶葉品牌,有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初級茶葉交易市場1個2014年,全鎮總產干茶592萬千克,干茶平均價達33.65元/千克;完成精制茶375萬千克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99億元;茶農戶均茶葉收入達26113元,人均茶葉收入達7270元。
(三)“千畝高優”茶園示范基地
光山村大團山“千畝高優”茶園示范基地,是光山“萬畝億元”高優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樣板始建于2002年7月,通過扶貧貸款、小額信貸等項目的實施,加大對農戶的資金扶持,總面積2000多畝,由光山村6個村民小組216戶茶農分戶建管,樣板內以“云抗、清水、風系、香歸”等系列優良品種為主。通過多年的改造提升,樣板內茶園畝均產量達200多千克,畝效益達7000元以上,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揮。
2014年,光山大團山樣板區產干茶40萬千克,產值達1400萬元,體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樣板的輻射帶動下,總人口368戶1527人的光山村成為溫泉鎮最大的優質茶葉基地,現有茶葉初制所24個,茶園總面積10260畝,村民戶均擁有茶園27.88畝,人均擁有茶園6.7畝。2014年,光山村總產干茶110.8萬千克,鮮葉均價7.46元/千克干茶銷售均價33.58元/千克,茶葉總產值達3769.2萬元,茶農戶均茶葉收入10.2萬元,人均茶葉收入2.47萬元。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