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康縣基本概況
鎮康縣地處云南省西南邊陲,臨滄市西部,縣域四周,北望龍陵、南至耿馬、東鄰永德,西與緬甸撣N邦第一特區果敢縣東界唇齒交錯,國境線長96.358千米。鎮康縣地理位置靠近北回歸線,鎮康縣地形地貌多樣,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8.7℃,年日照時數2332.6小時,年活動積溫27672.5℃,無霜期長達335天。
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全年蒸發量為1387.9毫米,相對濕度81%。90%的土壤p值在4.5~6.5之間,并且含硒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2.4%,鎮康縣屬低緯山地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無產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季長、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干溫分明的氣候特點和典型的立體氣候特征。
大氣、土壤、水質無污染,是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理想之地。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造就了鎮康縣茶葉產業的蓬勃發展,境內世居民族初識飲用茶葉已有上百年歷史,是山區群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茶產業概況
(一)歷史悠久
鎮康縣是云南古老產茶縣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就有茶樹生長,留有人工栽培痕跡的古茶樹隨處可見。據《鎮康縣志》記載,清宣統二年(1910),從勐庫引進茶種,茶葉種植開始推廣:民國二十四年(1935),茶葉生產進入初盛時期:20世紀70年代所生產的“功夫紅茶”就屬云南名茶之一,21世紀80年代恢復生產的“普洱茶”品質享譽華夏。
(二)茶園現狀
2014年,全縣茶園總面積77852畝,高優生態茶園19089畝,投產面積73238畝,茶葉產量5002噸(春茶產量1059.8噸),農業產值1億元,畝產68.2千克,茶農人均收入740元,生產成品茶1103噸,茶葉綜合產值達1.58億元。主要種植品種有云南大葉群體種,少量中小葉種云抗10號、14號,清水3號,風9號,長葉白毫,雜交8-8、12-8等11個品種。
其中:厚軸茶是鎮康縣特有茶種,茶區主要分布于忙丙鄉、風尾鎮、勐捧鎮、勐堆鄉、木場鄉、南傘鎮、軍賽鄉,全縣15.6萬農業人口中,有13.5萬人從事茶葉產業,2.65萬戶農戶都有茶地和茶葉收入,茶葉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全縣87%農民的經濟收入。鎮康縣是喬木茶主產區,也是優質普洱茶基地。
2015年毛茶:滇工夫紅毛茶產量1.1噸、產值6.6萬元;滇紅CTC毛茶產量190噸、產值228萬元;曬青毛茶產量5468噸、產值14529.09萬元;蒸烘青綠毛茶產量13噸、產值26萬元。2015年精制茶:滇紅工夫茶產量1噸、產值14萬元:滇紅CTC茶產量166噸、產值332萬元:普洱茶產量862噸、產值7054.31萬元;蒸烘青綠茶產量12噸產值80萬元。
(三)生產現狀
2014年,全縣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24戶,其中精制加工廠6戶,初制加工(所)18戶年加工能力3000噸。目前,已獲“QS”質量生產安全許可認證6戶,有CTC紅碎茶加工生產線1條,主要生產產品有綠茶、紅茶和普洱茶,可加工各種形狀緊散生熟普洱茶等65個花色品種,現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多茶類結構。
(四)銷售現狀
全縣開辦有茶葉銷售點7戶,茶葉營銷人員14人主要分布在廣州、昆明、南傘新縣城等地,重點以銷售普洱茶為主,2014年,總計銷售各類茶葉1000噸,其中綠茶15噸,紅茶302噸,普洱茶683噸,曬青毛茶、烘青毛茶、紅條毛茶等3572噸,全縣制茶企業注冊商標有“雙燕”“玉鮮”“薄刀山”“天益”等。
其中,鎮康縣外貿公司“雙燕”牌普洱茶商標2008年獲“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鎮康縣外貿公司2009年獲綠色食品證書;忙丙茶廠2008年獲綠色食品證書、馬馱子產品包裝獲國家專利:惠通茶廠2009年獲綠色食品證書:幫海茶廠注冊生產“天益”牌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石南省唯一供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所生產產品主要銷往昆明、廣東、北京、上海、西安等省市和緬甸、俄羅斯等國家和東南亞地區。目前,茶葉產業已成為鎮康縣農民增收致富的六大高原特色產業之一。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