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先生,我贊同你所有的觀點,但我唯一不同意的是生茶是綠茶不是普洱茶的觀念?!?br />我同吳疆先生第一次相見,是在云南省茶業協會的茶桌前。我們聊了整整一個下午,也喝了整整一個下午的發酵普洱茶,分別時,他留下了上面那句話。吳疆在研究營銷學,對普洱茶市場的發展現狀、技術分析、策劃創意、營銷布局和推銷技巧等頗有研究。他2005年開始接觸普洱茶,在政府部門和云南茶界對我的否定輿論中觀察了四年?;蛟S他在心里否定了大部分對我先前的否定情緒,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相識。
我不同他急,市場發展是檢驗觀念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我只建議他再進一步研究制茶學和茶葉分類法,研究云南曬青綠茶的市場得失歷史,以史為鏡,找出云南普洱茶營銷方向。我沒說,卻在心里想,普洱茶不步入營銷后發酵產品的途徑,終歸要誤入歧途。
過了一段時間,吳疆先生打來電話,說新寫了一本有關普洱茶營銷的書,請提提意見??赐陼?,我發現吳疆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放棄已經堅守四年的頑固看法,認定營銷經過后發酵的普洱茶才有可能擴大和鞏固一個有別于綠茶的消費市場,走出產業困境。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吳先生弄通了制茶學和茶葉分類法。難能可貴的是,他深入調查了解了普洱茶市場發源地香港云南曬青綠茶后發酵的歷史變化、消費習慣和市場現狀。應該相信,對歷史負責的文章,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眾所周知,明代以前,地球上只存在以不同地名不同稱謂表述的不發酵綠茶,它們按工藝先后分為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發酵茶類,紅茶、烏龍茶、黑茶、黃茶和將來可能單列一類的普洱茶都是在對綠茶不發酵的否定和反叛中從明代中后期逐步生發出來的品種。明代前沒有現今以曬青綠茶后發酵來做屬性定義的普洱茶,道理如同說明代以前沒有紅茶一樣容易理解。云南曬青綠茶經后發酵演化出普洱茶,使曬青綠茶具有一種特殊的二重性:在綠茶市場上是成品;在發酵茶市場上還只是原料。曬青綠茶的二重性造成一些人思維混亂,他們營造了一個既可容納不發酵茶又可容納發酵茶的同一市場體。實為曬青綠茶的生茶冒名頂替,淹沒了普洱茶的后發酵演化過程和發展歷史,更為嚴重的是,一個概念兩種定義,有如用一個規則同時裁判足球和籃球兩種比賽,最終導致足球可用手,籃球可用腳的混亂局面。
中國的茶葉王國,歷史上長期處于綠茶形態之中,綠茶自然成了生發其他茶類的土壤或母體。世界上的其他茶類,特別是發酵茶類,都是中國人依賴綠茶母體先后發明創造出來的成果。發酵工藝的發明創造,事實上是對綠茶母體的否定和反叛,其發展必然會受到綠茶母體傳統習慣的阻撓和限制。紅茶在中國的命運有如佛教在印度的命運。印度教是生發佛教的土壤或母體,但同時又是佛教的天敵。佛教在東南亞國家沒有天敵,歷史上和今天都有著驚人的發展,在印度卻幾乎消失殆盡。綠茶是生發紅茶的土壤或母體,但同時又是紅茶的天敵。紅茶在其它國家沒有天敵,發展迅猛。而綠茶母體對反叛子孫紅茶不肖一顧的傲慢,使中國失去了世界茶葉霸主地位。云南曬青綠茶是生發后發酵普洱茶的土壤或母體,但也是后發酵普洱茶的天敵。云南人一方面自豪地介紹自己的珍寶——后發酵普洱茶,一方面頑固地保留自己品飲不發酵綠茶的口味習慣,千方百計綠化普洱茶,讓曬青綠茶改名換姓掩蓋普洱茶形成最閃亮的過程——自然和人工后發酵。云南大力推廣生茶,造成后發酵普洱茶發展緩慢和一定程度的市場缺位,以致習慣使用后發酵普洱茶的香港和廣東茶樓酒家不得不購買當地用中小葉種原料加工的發酵茶。在云南茶業滑坡期間,發酵茶家族里的黑茶卻生意興隆,銷量一路走高。
云南曬青綠茶有著千年逐鹿中原的夙愿。然而年復一年,小葉種綠茶口感統治綠茶市場的現實一次次擊碎了云南人的夢想。營銷云南茶葉的老人都知道內中的原因:一是曬青綠茶是綠茶市場中工藝落后、苦澀欠香的淘汰品種,千百年來沒有出現過一個全國性被綠茶消費者普遍接受的品牌。上世紀90年代,云南大量生產和營銷烘青、炒青和蒸青綠茶后不到十年時間,曬青綠茶基本被趕出了云南本土的城市綠茶市場。二是云南大葉種曬青綠茶多酚類化合物含量高達30%以上,是小葉種綠茶含量的三倍多,容易醉茶,引發頭昏、心悸、心慌和胃不舒服。二戰期間,中國綠茶出口受阻,印度試圖起而代之,生產綠茶搶奪中國的海外市場。印度使用大葉種茶葉,為降低濃度適應市場,加工時特意擠壓掉一部分茶汁。三是云南大葉種綠茶咖啡因含量普遍高于小葉種綠茶,多飲入眠困難?!吧琛痹谝欢〞r間和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普洱茶,但未變之前自然屬于曬青綠茶。曬青綠茶與其它綠茶在綠茶陣地上PK,有如揮舞大刀戰洋槍,冷兵器對熱兵器,雖然換了一個名,但不可能不暴露不發酵的綠茶根本而“刀槍不入”,最終是要敗陣的。幾十年來,云南茶企業不參加內地舉辦的綠茶茗茶評選活動,原因就在于此。近四百年前的《滇略》說,云南曬青綠茶“蒸而成團,瀹作草氣,差勝飲水耳?!?“生茶”轟轟烈烈登場,但只營造了一個在流通環節打轉轉的熱鬧氣場,并沒有營銷出一個實實在在喝掉的消費市場。
吳疆先生的父母是貴州人,習慣飲用龍井、碧螺春一類口味較清淡的小葉種綠茶。他從云南帶回價值千元的“山頭”生餅孝敬二老,結果僅僅成了品嘗道具冷落一邊,換成后發酵茶,二老竟然受用并替代了一生飲用已經形成生活習慣的小葉種綠茶。普洱茶營銷是否應該沿著這條途徑去探索?
圖文/鄒家駒 著名茶人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