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茶業的改革發展:(四)清末民初茶葉科學技術 (1)
這一時期我國近代茶葉科技的普及推廣,主要集中在印發科技報刊、開辦講習班和參加茶博覽這樣三個方面。前面說過,近代茶葉科技,是上一世紀中期以后才形成發展起來的。所以直到上世紀末,近代茶葉專著,還只有英國1872年出版的EdwardMoney《茶葉栽培和制造》,1898年GeorgeWatt的《茶樹病蟲害》等不多幾部書。所以,清末民初我國近代茶葉科技知識,也不是通過書籍,主要是通過《農學報》等一類報刊的譯文和專文來傳播的。 和《農學報》差不多時間創辦的類似報紙,還有1896年上海的《時務報》,1897年上海的《譯書公會報》及湖南《湘報》等。這些報刊,由于用較多的篇幅教人講求經濟、時務之法,宣傳泰西科學技術和介紹日本維新經驗,所以在深受當時士人歡迎的同時,也頗為各級地方官吏的重視。如鄂督張之洞和湖南、江寧、貴州、浙江、杭州等府衙,都專門下發文件,“飭各屬購買或訂閱”上述報紙,“分發各署衙和各書院”供傳看。除浙江等少數地方是由各單位和各書院自費集中訂閱外,一般都是用“官銀”購買送發。而且有些“札”文中明確提出,一報要大家輪流“閱遍”?!皠窳顝V閱”的目的,即在于“擇其可效法者,隨時教民行之”,以儲人才,以裨補地方。 對各級官吏來說,閱讀后是要他們認真推廣;對于優處鄉閭或在書院的學子,是廣其見聞,在他們現實或以后的生活中,“隨時勸導農民,俾裕利源而維邦本”。一句話,當時“中國農人,病不識字”,實現傳統農業包括傳統茶葉技術的近代發展,就正需要也只能通過上述這些對象來“教民以自牧”①。 我國近代茶葉教育,較1897年杭州養蠶學堂(后改蠶學館),甚至后來成立的湖北農務學堂等等,都要遲一些。這究其原因,可能與戊戍變法的失敗有一定聯系。早在1898年的9月,光緒載就批準刑部主事蕭文昭奏請的辦學意見,“諭于已開通商口岸及產絲茶省份,迅速設立茶務學堂及蠶桑公院”②。但不數日,載被慈禧幽禁瀛臺,關于“迅速設立茶務學堂”之事,如果光緒未作御批,可能還會迅速些,變法失敗以后,人們想辦法也要緩一步了。所以,直到1904年在張百熙、張之洞等“重訂學堂章程”的奏折中,又再一次的提出在產茶省份“設立茶務學堂”①之事;大致在此之前,還沒有地方開辦這樣的學校。不過,茶務學堂開辦雖遲,茶務課程還是開設較早的。如1899年湖北創辦的農務學堂,招生告示中公布的課程,為“方言、算學、電化、種植、畜牧、茶務、蠶茶”②共7門。前3門,類似現在所說的基礎課;后面農學、畜牧、茶業、蠶桑,實際即全部專業課。我國歷來農牧并提、農桑并重,這里把茶葉提到和農、牧、蠶桑相并的地位,也足見其時社會上對茶業的重視。這也是我國茶業設課授學的最早記載。 從我們查閱的資料情況說,我國茶業開班辦學,是以四川為最早。光緒三十二年,四川發布過這樣一則消息,決定于次年(1907),開辦“四川通省茶務講習所”。這所講習所有沒有開辦?可惜我們沒找到進一步的報道,但從民國《雙流縣志》這樣一條資料中:“本縣有牧山第一茶業社一所,系前通省茶務講習所畢業生駱德純所組織,集資一千八百余金,佃商瞿祭地八十余畝,推廣種植?,F在成樹者二千數百余株,其所制茶葉,色澤香味亦不亞于各地售者?!雹圻@反映這所四川全省的講習所,不但開辦,而且其畢業的學生,在民國初年,在各地“推廣種植”等茶務工作上,便已做出了相當的成績。這我們在宣統三年《峨眉縣志》中也可找到這樣旁證:“峨邑辟居偏隅,工藝驟難發達,惟桑茶向系特產,自宣統元年開辦蠶桑茶業傳習所以來,……蓄茶焙制等法,亦月異而歲不同?!雹倬鸵话愣?,在當時風氣未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黃山毛峰的傳說10-09
· 蔡襄“龍團”細分明10-09
· 水金龜的傳說10-09
· 英國飲茶的由來10-09
· 茶之誕生(下)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