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因作為飲料而馳名的,茶文化實質上是飲茶文化,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產生是在茶被用作飲用之后,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
(1)飲茶的起源和發展。
茶最先是作為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一)飲茶始于西漢
關于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壇,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
1、先秦說: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為飲茶始于神農時代,“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為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后飲用始于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清人顧炎武認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日知錄·茶》)顧炎武認為飲茶始于戰國時代也只是推測,并無直接的證據。先秦飲茶,不是源于傳說,就是間接推測,并無可靠材料來證明。
2、三國說:《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荈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飲料當為茶飲料,足以證明吳國宮廷已經飲茶。據此,《南窗紀談》認為中國飲茶始于三國。三國時代東吳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之茶當傳自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于東吳,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于三國時代。
3、魏晉說:唐裴汶《茶論》、《膳夫經手錄》認為飲茶始于晉,宋《集古錄》認為飲茶始于魏晉。
4、西漢說: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于漢末,而已萌芽于前漢。司馬相如凡將篇有荈詫,王褒僮約有武陽買荼?!焙萝残姓J為飲茶始于東漢末,而萌芽于西漢。
西漢著名辭賦家王褒《僮約》“烹荼盡具”的約定,是關于飲茶最早的可信記載?!顿准s》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一般都認為“烹荼”、“買荼”之“荼”為茶?!顿准s》訂于兩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國人飲茶不會晚于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的西漢晚期。我們認為中國的飲茶始于西漢,而飲茶晚于茶的食用、藥用,中國人發現茶和用茶則遠在西漢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王褒是四川資中人,買茶之地為四川彭山。最早對茶有過記載的王褒、司馬相如、揚雄均是蜀人,可見是巴蜀之人發明飲茶。
從兩漢到三國,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物,飲茶限于王公朝士?!度龂尽侵尽ろf曜》記:“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睂O皓密賜韋曜以茶代酒,可見東吳宮中飲茶。
西晉詩人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闭f成都的香茶傳遍九州,這雖有文人的夸張,卻也近于事實?!锻┚洝酚洠骸拔麝?、武昌、廬江、晉陵皆出好茗。巴東別有真香茗?!睍x陶潛《搜神后記》:“晉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睍x王浮《神異記》:“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闭f明在兩晉時期,湖北、安徽、江蘇、浙江這些地區已產茶。
兩晉時期,飲茶由上層社會逐漸向中下層傳播。晉干寶《搜神記》:“夏侯愷字萬仁,因病死,……如坐生時西壁大床,就人覓荼飲?!边@雖是虛構的神異故事,但也反映普通人家的飲茶事實?!稄V陵嗜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買?!崩侠衙刻煸绯康浇质匈u茶,市民爭相購買,這反映平民的飲茶風尚。
南朝宋人山謙之《吳興統記》載:“烏程溫山,出御荈”“長興啄木岑,每歲吳興、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會于此,有境會亭?!睘醭虦厣疆a貢茶,長興縣有境會亭,兩郡太守在此宴集,督造茶葉。江南一帶不僅飲茶,茶葉生產也有一定的規模?!赌淆R書·武帝本紀》:“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荼飲、干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咸同此制?!蹦铣R武帝詔告天下,靈前祭品設茶等四樣,不論貴賤,一概如此??梢姴枰堰M入尋常百姓家中。
后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槳,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瓡r給事中劉鎬,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北背嗽究曙嬂覙?,但受南朝人的影響,如劉鎬等,也喜歡上飲茶。
飲茶始于西漢,起源于巴蜀,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逐漸向中原廣大地區傳播,飲茶由上層社會向民間發展,飲茶、種茶的地區越來越廣。
(2)茶與宗教結緣
漢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時期,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
(一)道教與茶:道教徒煉丹服藥,以求脫胎換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為道教徒的首選之藥,道教徒的飲茶與服藥是一致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雜錄》記:“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钡で鹱?、黃山君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飲茶可使人“輕身換骨”,可滿足道教對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晉惠帝時著名道士王浮的《神異記》:“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丹邱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余,乞相遺也?!鄙裣傻で褡酉蛴莺槠虿韬?。道教徒的宣揚,提高了茶的地位。
(二)佛教與茶
《晉書·藝術傳》記:“單道開,敦煌人也?!瓡r夏飲荼蘇,一二升而已?!眴蔚篱_乃佛徒,曾往后趙京城——鄴城(今河南安陽)的法琳寺、臨漳縣的昭德寺,后率弟子渡江至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又轉去南海各地,最后歿于廣東羅浮山。他在昭德寺首創禪室,坐禪其中,晝夜不臥,飲茶卻睡解乏以禪定。
晉僧懷信《釋門自鏡錄》:“跣足清淡,袒胸諧謔,居不愁寒暑,食不擇甘旨,使喚童仆,要水要荼?!蔽簳x之際,析玄辯理,清談風甚。佛教初傳,依附玄學。佛徒追慕玄風,煮茶品茗,以助玄談。
《續名僧錄》:“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年垂懸車,飯所飲荼?!狈ì幨菛|晉名僧慧遠的再傳弟子,著名的涅槃師。法瑤性喜飲茶,每飯必飲茶。
《宋錄》:“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設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睍覞龤q出家,拜鳩摩羅什弟子僧導為師。他從關中來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創立了成實師說的南系——壽春系。曇濟擅長《成唯實論》,對“三論”也頗有研究,曾著《六家七宗論》。他在八公山東山寺住了很長時間,后移居京城的中興寺和莊嚴寺。兩位王子拜訪曇濟,曇濟設茶待客。
佛教徒以茶資修行,單道開、懷信、法瑤開茶禪一味之先河。
(3)客來敬茶
王褒《僮約》中的“烹荼盡具”便是規定在家中來客之后烹茶敬客。
南朝宋人何法盛《晉中興書》記:“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安既至,所設唯荼、果而已?!标懠{以茶和水果待客。
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語新說·紕漏》記:“任育長年少時,甚有令名?!?,下飲,便問人云:‘此為荼,為茗?’”客人入坐完畢,便開始上茶。同書還記:“晉司徒長史王濛好飲荼,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蓖鯘鳌叭酥凛m命飲之”,這是他好客的表現。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笨蛠淼絹?,見面寒暄之后,先請飲三杯茶??蛠砭床璨粌H是世俗的禮儀,曇濟和尚也是以茶待客,道俗相同。
客來敬茶在兩晉南北朝時成為中華民族普遍的禮俗。
(4)茶文學初興晉宋時期的《搜神記》、《神異記》、《搜神后記》、《異苑》等志怪小說集中便有一些關于茶的故事。左思的《嬌女詩》、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詩、王微的《雜詩》是最早的茶詩。南北朝時女文學家鮑令暉撰有《香茗賦》,惜散佚。西晉杜育的《荈賦》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為題材的散文,才辭豐美,對后世的茶文學創作頗有影響。宋代吳俶《茶賦》稱:“清文既傳于杜育,精思亦聞于陸羽?!笨梢姸庞肚F賦》在茶文化史上的影響。杜育《荈賦》也是只剩殘篇,存文如下:“靈山惟岳,奇產所鐘。厥生荈草,彌谷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薄罢{神和內,慵解倦除?!眱蓵x南北朝時期,茶文學初步興起。
(5)茶藝萌芽
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
杜育的《荈賦》中有對于茶藝的描寫,如擇水:“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奔搴玫牟铚?,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庇棉似白梅植铚?。
《荈賦》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于巴蜀。
(6)結語
綜上所述,飲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茶由巴蜀向中原廣大地區傳播,茶葉生產地區不斷擴大,飲茶從上層社會逐漸向民間發展。從晉代開始,佛教、道教徒與茶結緣,以茶養生,以茶助修行。從飲茶起始,就有了客來敬茶的禮節,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成了普遍的禮儀。兩晉南北朝,茶文學初步興起,產生了《荈賦》等名篇。中華茶藝亦于西晉時萌芽。這一切充分說明,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
相關熱詞:
茶文化
起源
飲茶
中國人
中華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