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鴿子
彭承鑑:吳覺農的云南弟子
90高齡的彭承鑑,是中國當代“茶圣”吳覺農先生的親傳弟子。
他是中國第一所高等院校的茶葉系----復旦大學茶業系1940年首屆畢業生。
他自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從事茶葉工作直至退休,見證了中國和云南茶業發展的每一步歷程。
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
吳覺農先生的〈茶經述評〉茶原產于中國而后傳播于世界。但在舊中國很少有人研究茶樹的原產地問題,國外學者認為茶樹原產地不在中國。早在1919年,吳覺農留學日本期間就注意收集資料,回國后專心研究,于1923年撰寫了《茶樹原產地考》,該文對茶樹起源于中國作了論證。這是自有文獻記載以來第一篇運用史實駁斥英人勃魯士(R·Bruce)于1826年提出“茶樹原產于印度”的觀點;該文同時也批判了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辭典》關于“茶的自生地在印度阿薩姆”的錯誤解釋。
半個多世紀后,吳覺農于1978年在昆明又發表了《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一文。他認為,茶樹原產地是茶樹在這個地區發生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既包括它的祖先后裔,也包括它的姊妹兄弟。因此,他應用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學的觀點研究得出,我國西南地區原處于勞亞古北大陸的南緣,面臨泰提斯海,在地質史上的喜馬拉雅運動以前。這里氣候溫熱,雨量充沛,地球上種子植物發生、滋長,不斷演化,是許多高等植物的發源地。
茶樹屬被子植物欄門(Angiospermae),茶亞屬、茶蛆,是茶系中的一個種。通過植物分類學系統,可以找到它的親緣。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余種,分布在我國西南的有260多種。就茶屬來說,已發現的約100種,我國西南地區即有60多種,符合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區集中的立論。其次,吳覺農認為,喜馬拉雅運動開始,我國西南地區形成了川滇縱谷和云貴高原,分割出許多小地貌和小氣候區,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種植物,被分別安置在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中,各自向著與環境相適應的方向演化。位置在河谷下游多雨的炎熱地帶,演化成為撣部種;適應河谷中游亞熱帶氣候演化成云南—川、黔大葉種;處于河谷斜坡溫帶氣候的,則逐步篩選出耐寒、耐旱、耐蔭的小葉種。只有我國西南地區才具備引起種內變異的外部條件,但都是同一個祖先傳下來的后代。
復旦學子一生說茶
1940年,為了培養茶葉生產和貿易的專業人才,振興祖國茶葉事業,吳覺農得到復旦大學的領導孫寒冰的支持,在重慶復旦創立了中國第一所高等院校的茶葉系,吳覺農自任系主任兼教授。因抗日戰爭的影響,復旦大學當時遷址重慶北碚。茶業系面向湖南江蘇四川三省招收了學生30多人。老家在四川省江津的彭承鑑報名考入了這中國第一茶葉專業?;貞浧疬@段難忘的學習經歷,彭承鑑還清晰地幾得當年幾位先生的風采。系主任吳覺農先生和藹可親,講著一口地道的浙江話,生活很儉樸;教哲學的鄭學駕先生思維敏銳,妙語鋒利;教茶學專業科的胡浩川先生,是和吳覺農先生一樣從日本留學歸來的;羅純武先生教的是“茶史”,彭承鑑說當時“茶史”的“茶馬政策”,并不是今天我們理解的茶馬古道文化,而是自清政府到國民政府對邊疆實行的通過“以茶易馬”來控制發展的一種手段。
在復旦的學習奠定了彭承鑑一生從事茶葉事業的基礎。1954年彭承鑑在西南區茶葉公司主管云南貴州四川的茶葉公司。承擔著對整個西南地區的茶葉“產制運銷”的規劃和指導工作。1955年西南區茶葉公司撤銷,彭承鑑被分配到了云南,在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生產經營企業管理科,科技科,審評科等部門和茶葉到交道到退休。1955年彭承鑑參加了中國茶葉進出口總公司編撰的《茶葉加工技術規程》,主筆寫緊壓茶的部分。1956年《茶葉加工技術規程》在全國執行。
說起當年的云南普洱茶,彭承鑑說:當年作為邊銷茶的云南普洱茶主要有七子餅,緊壓茶,磚茶,沱茶幾種。主要的三大生產廠家是下關茶廠,
從昔日邊銷茶到今天的大江南北共同追捧的傳奇演變,90高齡的彭承鑑清晰地疏理著茶業發展的經絡。
現在,一頭銀發的彭承鑑在昆明寶海公園邊安享著自己悠閑的晚年。但他仍然關注著情系一生的茶葉產業每一個新動向。他語重心長地說:云南要把云南茶的品牌打出去,不要內耗。云南是世界茶樹的起源中心,這是云南人共同的財富。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