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覺農(1897-1989)是我國著名的農學家、茶學家、教育家和愛國民主人士,是我國茶業復興、發展的奠基人,被譽為“當代茶圣”。
“神農嘗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边@說的即是“茶”的發現;而在千年前的唐代,陸羽曾駕一葉扁舟探索了茶的幽深與浩瀚;至20世紀以后,當中國的茶業在危難中面臨枯萎凋零之時,吳覺農先生像一位高瞻遠矚的船長,引領著中國一代茶人走出困境、繞過激流險灘,并且無私地為中國茶業奉獻了七十年。
?
吳覺農先生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就體會到農民的疾苦,將原名“榮堂”改為“覺農”,他說:“我的名字叫覺農,為什么叫覺農呢?我的一生中,最關心的是農民的生活和他們的生產,表達了要為農業振興,喚起農民自己起來革命以改善生活的決心?!?/p>
吳覺農先生的貢獻一部分在于開放的姿態。他是1922年浙江省教育廳招收的去日本研究茶葉專業的留學生,在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茶葉試驗場學習研修。我們知道日本的茶葉無論是栽培還是茶道的弘揚,都是來自中國,始于大唐帝國,盛于宋代。此后,日本茶事迅速發展,在茶樹的栽培技術、茶道的普及方面都有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架勢。吳覺農先生從茶鄉浙江來到日本眼界大開,尤其是日本茶人搜集到的來自世界各地關于茶葉方面的資料,讓吳老先生如魚得水。當他看到英美等國的學者將印度列為世界茶樹原產地的謬論時,利用在日本看到的第一手資料,撰寫了《茶樹原產地考》的文章,以雄辯的事實論證中國才是世界茶樹原產地。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的挑戰,是中國專家站在世界的高度首次對茶葉文化和歷史的詳盡闡述。
?
1922年吳覺農先生學成回國后,在《東方雜志》上發表了重要文章《中國的農民問題》,該文后為毛澤東主持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選用作參考教材。1931年他到上海商品檢驗局任茶葉檢驗處處長,后又兼任浙、皖、贛等省茶葉改良場場長。其間,1932—1934年,吳覺農先生出任安徽省立茶業改良場場長,在積極推動茶葉改良工作的同時,積極籌備祁門茶業改良場;1934年,胡浩川先生出任祁門茶業改良場場長。
?
祁門茶業改良場是中國茶史上的一大創新,它“開中茶自來未有的創舉”,在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方面開我國茶界實業之先河,一批泰斗級的專家學者,包括吳覺農、胡浩川、馮紹裘、莊晚芳等都曾在這里工作過。
?
吳覺農先生明白,茶葉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要振興中國茶葉就必須對茶葉的產制運銷進行全面改革,為此寫了《中國茶葉問題》、《中國茶葉復興計劃》等書。他倡導在茶區舉辦茶農生產運銷合作社,以抵制洋商的壟斷和中間盤剝。
?
抗戰初期,吳覺農先生擔任國民政府國家貿易委員會主持人,承辦東南各省茶葉統購統銷及中國與蘇聯的茶葉貿易。同時組織浙江省油茶棉絲管理處的同仁,翻譯美國人威廉·烏克斯的茶葉著作《茶葉全書》。吳覺農先生和他的同仁抱著“使貧弱的中國茶葉界稍稍有點生氣”的信念,克服因戰亂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終于在1949年5月完成全部翻譯工作,并由上海開明出版社出版。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中國茶葉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后的一次思想的革命,有人認為是“中國茶葉改革途上的一個里程碑”。吳覺農先生主持翻譯的《茶葉全書》當時只印了1000部,現已成為難以找到的孤本,東方出版社又組織人馬重新翻譯了《茶葉全書》,分上、下兩卷出版發行。
?
吳覺農先生還在晚年主編了一部校譯評述唐代陸羽《茶經》的專門著作《茶經評述》,以嚴謹的注釋、豐富的內容為學術界所推崇和贊譽?!恫杞浭鲈u》不僅注釋校譯《茶經》,還依《茶經》體例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拓展,推動了我國茶學的新發展,堪稱“二十世紀的新茶經”,在茶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
吳覺農先生自然而深刻地展示了與以往中國傳統茶人不一樣的文化風貌??梢哉f,正是以吳覺農為代表的中國茶人開始,中國的茶葉文明才逐漸進入到現代化的進程。吳覺農先生在當代茶葉文明史上的卓越貢獻,使他在生前就擁有了“當代茶圣”之名,并得到了全國茶人的一致擁戴、全世界愛茶人們的深切敬意。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