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垣的“追茶”人生
“借問茶香來何處,安溪烏龍鐵觀音?!眹乙患壴u茶師李宗垣便身在此山中。
李宗垣被譽為安溪茶界的實踐型專家和最具權威性的評茶大師,用畢生的精力審評鐵觀音,成為安溪鐵觀音評審的領軍人物,他致力于探究鐵觀音種植、制作方法,在2006年整理出版了《安溪鐵觀音制作與品評》一書,為鐵觀音產業建功立業。記者慕名前往安溪茶都,拜訪這位茶界著名的國家一級評茶師李宗垣。
???????
總結鐵觀音300年制茶技藝
一見到李宗垣老師,三杯茶未了,他便拿起《安溪鐵觀音制作品評》一書,贈與我,我不勝感激。談及此書,李宗垣老師頗為自豪。2006年初,他將我國300多年來的鐵觀音的種茶、制茶方法經驗,以及他在工作實踐中的實驗結論寫了出來,這也是對鐵觀音的歷史和發展現狀作了第一次全面的收集、積累、總結與提高。
事實上,早在1980年,李宗垣老師便開始在《福建茶葉》發表《鐵觀音看青做青技術》,談及第一篇發表的文章,李老師記憶猶新,回憶道:“當時還沒有電腦,全是手寫稿,我在平時看青做青時,收集了不少采制技術,后又將稿件寄給安徽的陳椽老師,他將稿子化整為零,仔細修改,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幾經改稿,終于成文?!?/p>
李宗垣在之后3年間連續陸續在全國及省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17篇,1985年還參加《中國名茶研究選集》的撰稿。問及如何能將制茶經驗寫成文章,如何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時,李宗垣說:“其實這要得利于在學??炭鄬W習,對茶葉制作的基礎知識牢固,將實踐經驗及時地總結、提高。當然,在平時采茶、制茶的過程中要留心,學習他人經驗,不斷充實自己?!?/p>
茶之道無止境
1962年8月,李宗垣,畢業于福安農業??茖W校茶葉專業,之后分配到安溪的產茶區工作,在西坪、大坪等地,一干就是十八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收購茶葉、制茶,他什么樣的活都做過,挑水、掃地、做飯樣樣行。
在十多年的實踐中,李宗垣善于摸索、總結制茶技術,在做青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觀察、記錄、分析茶青,殺青之后,也要細致地觀察水分的變化?!叭绻豢辞?,而不親手去做青,那永遠也學不會,而且還要用心學,將學習應用到實踐中?!崩钭谠锌?。為計算失水率,他每搖一次青要稱一次重量,算出失水的重量與時間長短的關系,不厭其煩,持之以恒,終于在千百次的實踐中得出重要結論。
回到縣城以后,李宗垣先后在茶葉公司、茶委會、茶果局工作過,當過審評科長,安溪特種茶包裝廠廠長,展現在他面前的是更廣的天地,但活到老,學到老,李宗垣在教學中還在不斷地學習。
1982年開始實行生產責任制后,很多生產隊技術人員較為缺乏,茶農對如何種茶、制茶有著迫切需求,因此當李宗垣不辭勞苦地下各鄉鎮給農民講課的時候,能感受到他們對學習的渴望。有一次在湖上鄉沙堤鎮講課,出乎意料地一下子來了一百多個茶農,他們安靜地席地而坐,李宗垣老師連續講三個多小時,竟沒一個站起來。而今,李老師到茶都時,常有不認識的中年茶農上前,噓寒問暖,感謝昔日之恩。
專家評茶也爭議
1996年,李宗垣老師參加廣州的一次茶王賽的審評工作,當時有鐵觀音、本山、毛蟹、黃金桂等分門別類進行評比。鐵觀音是品評的重點,茶樣逐漸分成兩種不同風格的茶樣。其一是傳統的制茶方式,這類茶主要以西坪、華祥為主,受臺灣茶葉制作方式的影響,以輕發酵為主。其二是混合方式的制茶方式,即拼配的茶。在最后決賽時,出現了意見分歧,有人說,傳統的茶葉滋味好且濃厚,香氣高,而支持混合型的人群認為,混合型有利于促進茶葉今后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創新的意識。次日便是公布獲獎結果的日期了,評委們爭議了很久,最終確定傳統型獲勝,李宗垣老師一看手表,已經是凌晨兩點鐘。
1999年,清香型的出現是鐵觀音發展重要轉折點,打破了很多鐵觀音的傳統評定標準。清香型在做青時需采用空調做青,掌握茶葉的發酵波,控制烘焙溫度,在打青、回青、消青、拖清等都有不同之處。隨著社會進步而發展,消費者對茶葉口味的要求,要結合市場需求,清香型也如雨后春筍,逐漸壯大成長起來,新的審評標準也建立起來。如今的評茶更是一種物質享受和精神愉悅的生活藝術。
李宗垣認為,茶乃高尚之物,它不但是健康的飲品,而且需人們精心、高雅地品評,方能悟出其道,常以茶會友,不但有親和力,更能體現隨和、平心的一面。(洪嶸)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