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大園
該大園被認為是茶馬古道的起點之一,是茶文化在易武的見證。清乾隆至道光年間,易武、倚邦、攸樂、曼撒、曼磚、革登70%的茶葉均在易武集散,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約400余年的10株大榕樹緊緊圍繞著公家大園,樹冠高大,枝葉茂盛,仿佛在迎接八方來客。榕樹的根系當時還被馬幫運茶出發前用來栓馬。
2006年,在易武原關帝廟舊址仿照關帝廟建筑風貌,建成“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館”,占地面積951.9平方米,館內收藏有石刻碑文、木匾、清代字據契約和當地老百姓祖傳的制茶、泡茶、馬幫馱運茶的工具,各茶莊、茶號生產的茶葉樣品,有關茶文化歷史書籍等計364件。
作為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和普洱茶的原產地,易武在清朝光緒年間,一度是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茶葉生產、加工和集散之地。各種商號、茶莊、店鋪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商業繁盛,馬幫不絕”就是對易武古鎮那時的真實寫照。
茶業的發展不僅增加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而且還促進了其他(傳統)產業,如:種植業、加工業、紡織業、商業、交通的發展。使易武呈現出“商旅民工云集、店鋪茶莊林立、騾馬、牛幫塞途”的繁榮景象。
大量漢人遷居易武種茶、制茶、賣茶,既恢復和發展了茶業;由于當地土著民族與漢族共同居住、共同耕作、共同從事茶葉生產、加工,又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同時,漢族的花燈藝術、教育形式(私塾)、醬菜加工、農具制作、建筑技藝(四合院)、紡織技術等大量先進的漢文化傳人了易武,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