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皮紙與普洱茶,誰也離不開誰
曼召村的構皮紙,90%以上都被買去包裝普洱茶了。
上世紀40年代初,佛海茶廠(勐海茶廠的前身)建成,選用了曼召村手工生產的構皮紙作為普洱茶包裝紙。此后,越來越多的茶商仿效這一做法。構皮紙和普洱茶,就像糯米紙和奶糖,誰也離不開誰了。然而,普洱茶產業對構皮紙產業的帶動作用,在最近十來年才顯現出來。
2003年以前,普洱茶銷量較小,對綿紙的需求不大,那時候曼召村只有兩三家人從事傳統手工紙生產。2003年以后,普洱茶銷量呈爆發式增長,對綿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曼召村人看到商機后,紛紛加入手工生產構皮紙的古老行業。一些人還專門到泰國去學習。他們發現,泰國人生產手工紙的方法,和曼召村祖輩傳下來的方法差不多。
近10年來,普洱茶之鄉——勐海的茶葉深加工企業不斷增加。當地政府統計,2010年,勐海注冊的茶葉精制企業達到118家, 生產以普洱茶為主的精制茶2.2萬噸,實現茶葉總產值13.1億元。其中勐海茶廠生產成品茶6000噸,實現產值5.6億元。
勐海,成為了中國普洱茶第一大縣。巨大的普洱茶市場,大大帶動了傣族傳統手工造紙的發展?,F在,曼召村有150多戶人家在從事傳統手工造紙。2011年底,曼召村成立了“傣族手工造紙合作社”,準備將傣族手工造紙做成大產業。效果立竿見影,半年過去,綿紙銷量增長50%,價格穩步上升。
雖然在普洱茶的整體包裝中,構皮紙只是那個不被留意的部分,但最近幾年,構皮紙的產值達到了兩三百萬,讓越來越多的曼召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據悉,曼召村的構皮紙,90%以上都被買去包裝普洱茶了。
今天,勐海茶廠的普洱茶制作工藝和傣族傳統手工造紙技術,都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和傣族傳統手工造紙,成了一對相依相伴、互相成就、興衰與共的“兄弟”。
“造紙只是村民收入來源的一部分,村民還有其他的經濟收入,如水稻、甘蔗和茶葉,還有人打瓦賣。打瓦也是曼召村的傳統手工業,但最近幾年有點不景氣?!睅r光坎說,傣族人一般居住在壩區,土地肥沃,“種什么都豐收”,很多人生活十分富足。有一群來自滇東北的人常年住在曼召村,給當地人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
據統計,曼召村180多戶人家中,已有153家建起了傣式別墅。傣族給他們居住的房屋分代,認為竹樓是第一代,別墅是第五代。行走在曼召村里,能感受到一種怡然自得、安寧祥和的氛圍。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