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2000年前后,中國普洱茶市場所產生的變化,除了眾多中小茶廠的興起之外,還不得不提到另外兩個概念,第一即是---大樹茶/古樹茶的興起,第二則是干倉普洱茶的興起。以下將分別作出論述。
而說起大樹茶/古樹茶概念的起源,則需要追溯到茶樹起源的紛爭。自19世紀開始,關于茶樹起源的爭論一直是世界茶葉界的一大難題。而茶樹起源自中國還是印度,是這場紛爭的源頭。所以,當何仕華、肖時英在云南邦威發現了全世界樹齡最古老的從野生茶樹向栽培型茶樹過渡的過渡型茶樹時候,并且依據在邦威發現的古茶樹栽培群落,認定了全世界茶樹起源自云南。該研究成果發表于1992年《中國茶葉》第三期。該研究成果在翌年(1993年)于云南召開的一場有關茶葉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得到與會專家的認可。
從此,這一紛爭兩百年的學術問題得到解決。這一問題解決的同時,是云南眾多古樹茶葉資源呈現在世人面前。最開始嘗試使用古樹茶制作普洱的,當屬1996年臺灣人呂禮臻與易武鄉的老鄉長張毅合作生產制作的1996-真醇雅號。
此后,香港茶商亦向改制前的勐海茶廠訂制了一批茶,亦是主打野生茶概念,那片茶為98年勐海茶廠野生喬木。而到了1999年,野生茶的概念更是進一步發酵。深圳富華公司亦向當時的云南中茶訂購一批茶,指明要選用易武茶區的野放茶。所以,當時云南中茶向大渡崗茶廠下達了生產任務,才有了后來的大渡崗元寶茶。再后來,因為大渡崗茶廠自己的原因,導致深圳富華與陳世懷合作,生產制作了以易武野放茶為原料的99易昌號,這才有了后來昌泰茶行的崛起。
可以說,在2000年世紀之交那段時間,古樹茶的概念只是剛剛興起,當時無論是古樹茶、大樹茶、野放茶、野生茶,幾乎都統一歸類到“野生”的概念。而普洱茶中“野生”概念的興起,除了與邦威那棵古老的茶樹的發現有關,也與中國人因生活條件的改善而產生的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野生即代表著綠色生態無污染。
在早期的野生概念里,昌泰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昌泰當時有“下關生、勐海熟、昌泰野生最難尋”的廣告標語。當然,勐海茶廠在當時也有幾款主打野生概念的茶,除了98年野生喬木外,還有01年的野生大葉。至于下關主打野生概念的產品,似乎還要等到2004年的野生茶餅的推出。
而得益于野生概念的興起,一時間云南大小茶廠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所謂“野生茶”。在一開始,主打野生概念的茶,也就是后來大家所說的古樹茶/大樹茶等,與臺地茶之間,是涇渭分明且互無干擾的。因為兩大廠長期培養起來的廣大普洱茶消費群體是當時普洱茶市場的主流,而野生概念的普洱,做為市場新生力量,對于兩大廠的影響并不大,且兩大廠本身也有出產少部分的這一類茶。而另一方面,作為普洱茶市場的新生力量,要去挑戰兩大廠的傳統勢力范圍,似乎也不現實。因此,在當時的普洱茶市場,兩者之間是幾乎沒有太多矛盾的,反正各自有各自的消費群體。
當時整個普洱茶市場的受眾依然十分之少,中國普洱茶市場開始真正蓄力發展,是在2002年-2003年那段時間。由那段時間開始,市場開始變了,原本涇渭分明的大廠茶與主打野生概念的茶,開始互相干擾。
那段時間,好像一夜之間,廠茶就成了垃圾,就是沒有品飲價值、既不綠色、也不生態的普洱。而主打野生概念的茶,在這一時間,開始從原本單一的野生概念,分化出野生茶、野放茶、喬木、古樹的概念出來。于是,喝古樹喬木普洱茶,成為一種時尚,是綠色生態的飲品,而喝大廠茶,似乎成為一種錯誤。
在那段時間似乎除了大益、下關之外所有云南茶廠以及云南茶葉從業者,對于廠茶以及廠茶為代表的臺地茶,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且不論古樹茶與臺地茶之間的質量。單以市場行為來說,這個行為,并無太大錯誤。有業內人士稱兩大廠是普洱茶業界的兩座大山,他們在早期普洱茶消費市場里所培育起來的消費群體,依然是普洱市場的中堅力量。而新生代的云南茶廠、茶葉從業者,除了內要面對兩大廠的傳統優勢之外,外還要面對手握眾多陳年普洱茶的香港、臺灣、廣東的茶商的壓力。但是陳年普洱茶需要時間來陳化,一時半會兒云南茶葉從業者又無從搞到大量的陳年普洱,那只好把槍口轉到云南省內。要從兩大廠里爭奪消費市場,除了在銷售管道、營銷宣傳、茶葉生產制作方面需要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產品與兩大廠的產品做一個明顯的“區分”,以顯示自己產品的優異。那么,臺地茶與古樹茶的分野,天然成就了這個區分。
所以,普洱茶市場,從2000年后,在干濕倉之爭外,重新開辟了新戰場,那即是臺地茶與古樹茶之間的“戰爭”。
茶泡泡特約撰稿人:笨泥
簡介:從事銀行工作的普洱茶愛好者,迄今在普洱茶收藏及品飲方面擁有十年經驗?!恫杷?普洱壺藝》雜志專欄作者,近期將出版普洱茶書籍《茶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
微信號:Benny_Fu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