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云南省茶農有600萬人,涉茶人口約1000萬,年產茶葉18萬噸左右。從云南省的地形圖上來看,我們不難看出沿怒江、瀾滄江而下的橫斷山脈流域,分布了云南最主要的茶葉產區。其中,自然條件優越的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集中了云南最為優質的茶葉原料基地,也誕生了一批影響行業的一線品牌茶企。而交通、經濟條件便利的昆明,同樣集中了一批知名的茶葉品牌和一些終端茶葉市場。
大理、保山、德宏:龍頭企業仍不多見
在云南茶葉發展史上,曾經出現了沱茶、餅茶、磚茶3種普洱茶產品形態。而滇西的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云南下關沱茶”的發源地。在下關茶廠所在的大理州,如今擁有20萬畝茶園,3萬多戶茶農,年加工產值5億元以上。其中,最為靠近臨滄、普洱的南澗縣集中了大理州6成以上的茶園。受自然條件限制,大理州茶產業如今主打高山、綠色有機、生態等路線。
而作為云南最知名的沱茶品牌生產商的下關茶廠,始建于1941年,是我國西南地區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是馳名中外的,也是國家定點生產邊銷緊壓茶的重點廠家。在經歷了歷次產權改制之后,下關沱茶如今依然還是行業內的一線龍頭企業。
在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鄉鎮企業熱潮中,位于大理的大大小小的茶廠開始出現。而到了2000年前后的產權改革后,這些企業開始轉換身份成為了私營企業,規模較大的有土林茶葉等。
如果把目光繼續向西轉移,保山、德宏也擁有著眾多的中小茶葉廠商。但和大理相比,這兩個州市目前還缺乏一個像下關沱茶一樣的一線龍頭品牌企業。以德宏州為例,目前全州35.4萬畝茶園中,有20萬畝可投產,形成了19家成規模的茶廠。但在全州的經濟比重中,茶產業的比重并不算大。而保山市的茶葉產區主要集中在昌寧縣、騰沖縣,如今位于保山市茶葉一線的騰沖縣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騰沖清涼山茶廠有限責任公司、昌寧縣尼諾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等品牌廠商,距離行業一線品牌的距離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臨滄市:普洱第一倉香飄海內外
臨滄市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主要地區,是世界茶樹和茶文化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如今擁有著滇紅之鄉和普洱第一倉的稱號,也是云南大葉種茶最大的生產基地,栽培有茶園126萬畝,擁有130戶有QS生產許可證的茶葉企業。
作為云南最大的茶葉主產區之一,臨滄市誕生了滇紅集團、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國內知名茶企。
而戎加升先生創辦于1999年的云南雙江勐庫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則為最典型的民營企業的代表,其前身為雙江縣茶廠。如今,戎氏家族的這家茶企已經成為了一家集茶葉種植、初制、精制、產品研發和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創建屬于自己品牌的茶葉企業后的10年左右的時間內,戎氏家族也積累起了巨額的財富。當地人估計勐庫戎氏家族從茶產業中至少已積累了數億元的資產。
當地另外一家行業龍頭企業,則是從2004年開始出現的臨滄瀾滄江茶業有限公司。而其余的130多家中小茶企中,已經有人從中成功積累財富并把產業向著其他領域延伸。
普洱市:因茶更名以茶富市
作為一個為茶更名為“普洱”的城市,茶產業對于普洱市的意義不言而喻。在云南的各茶葉主產區中,普洱以136萬畝種植面積成為云南省最大的產茶區,每年普洱茶產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去年全市人均收入2900元左右,茶農的茶葉收入就占到了1000多元,對農民的收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當地政府“以茶名市、以茶富市、以茶興市”的戰略以及千年以來茶經濟的傳統下,這樣一個地方,自然也誕生了一批云南茶業的一線品牌。其中就包括云南龍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行業龍頭。
在龍生茶業的網站上,有公司董事長朱啟忠這樣的一句致詞:“我見證了普洱茶產業的復興,我們的目標就是做普洱茶領域中的‘茅臺’?!痹谶@樣的信念下,龍生茶業逐漸做大,成為了一家年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帶動2萬多名貧困山區農民解決溫飽問題的行業龍頭。此外,在普洱還有在新中國成立后被國家指定為云南普洱茶四大生產廠家之一的云南普洱茶集團。
這些巨頭之外,普洱還有著諸如王霞普洱茶業有限公司、永年普洱集團、江城牛洛河茶業有限公司等一批業內評價較高的當地一線品牌。而在2007年之后,昆明柏聯集團、天津天士力等企業也進軍普洱的茶業。新的行業巨頭正在產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普洱的數百家中小型茶企中,新的財富明星也正在成長。
西雙版納:古新更替人才輩出
西雙版納是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所在地。而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古”、“新”更替,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簡單位移,更為重要的是催生出了諸如大益茶業集團等一批行業領頭羊,和易武、勐海這類茶業重鎮。
古六大茶山中的易武茶區“茶經濟”興起早,由茶業發展帶動了易武經濟收入,易武也成為了滇南有名的“利潤城”。而作為戰時開拓國家財政收入新渠道而建立在勐海的新式茶廠,則讓勐海的茶業從一開始就徹底擺脫了手工制茶的作坊式發展,開始了一條以進口機械作業和高學歷技術人員為主的現代實業之路。
而當年的勐海茶廠(當時稱作佛海茶廠)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也不經意間充當起云南茶業人才的搖籃,一批立足勐海茶區,有著各自制茶理念的企業家也相繼在勐海開廠。與大益同屬云南一線茶企的“七彩云南慶豐祥”、云南昌泰茶業集團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勐海茶區更多的是諸如陳升茶業有限公司、勐??h南春茶廠、勐海昱申源生態茶廠等200多家二、三線的茶廠。就在勐海茶區一朝之間拔地而起許多大大小小茶廠之時,一些人卻從這個地方離開,在新的地方開創了自己的“茶路”,也帶起了新“茶經濟圈”。
同樣地處滇南的紅河、文山兩個州,也擁有著為數不少的中小茶企。但在云南的茶業財富版圖上,實力還稍遜一籌。在這里我們不作一一敘述。
云南省茶辦主任楊善禧說,現在,在普洱、版納、臨滄、昆明、大理、德宏等茶葉主產區都有了一些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左右的一線品牌茶企,從云南這些茶企業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發展軌跡已不再局限于只是沿著瀾滄江的原料基地,這些一線企業走出的普洱茶“品牌化”道路,正是云南省上千茶企發展所需的一條路子。而這條路,或許也正是云南茶業財富的成長路。 首席記者 馮興杰 本報記者 閔楠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