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茶而興、因茶而名的普洱市,不僅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中心地帶,普洱茶的故鄉,還是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的源頭。在普洱,茶產業是第一支柱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
近幾年來,普洱市委、市政府依托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堅持走茶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加強生態茶園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如今,普洱市總面積143.66萬畝的現代茶園綠意盎然,不僅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而且正逐漸成為含金量越來越高的“生態銀行”。
產業大發展——
面臨一道坎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普洱市種茶的群眾越來越多,茶與人們的聯系日益緊密,在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經濟效益的同時,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在開發茶園時,不注重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未經很好規劃,見山就開,見樹就砍,物種單一,使茶園自然生態調控功能被破壞,災害抵御能力低,茶葉自然品質受抑制。生產中,長期施用化肥、農藥,“農殘”問題十分突出。
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的選擇已不是過去只單純追求口感風味,而是更加關心有無農藥、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因此,茶葉中的農藥殘留物已成為茶葉貿易和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一些茶葉進口國特別是歐盟發達國家都明顯地擴大檢驗農藥的種類,大幅度降低茶葉中農藥最高殘留限量。
最近幾年,普洱市茶葉產量不斷增加,但出口的卻很少,只有思茅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和西盟大黑山茶業公司少量出口。原因就在于茶葉農殘超標,達不到國際標準,根本走不出國門。
提升茶品質——
生態是根本
普洱市委、市政府認為,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普洱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之一。建設生態茶園,豐富生物多樣性,提高茶葉品質,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年時間對全市所有現代茶園實施生態茶園改造,推進生態、綠色、有機茶園基地建設,優化茶樹品種,在現有茶園中每畝套種不少于6個品種的8~10株樹苗,創建生物多樣性立體生態復合茶園,按綠色食品、有機茶標準規范管理茶園,規范農資市場,禁止使用不符合標準、有殘留的農藥或化肥。
加快生態茶園建設,就是要以現有茶園為載體,通過建立生物多樣性立體復合園林,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從源頭上把好茶葉原料質量關,提高茶葉產品質量,生產綠色、有機、生態、安全、優質的茶葉產品。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