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一位茶館的老板娘忻國梅自組制作團隊,自籌資金、耗時3年拍攝完成了一部有關德清品茶文化——“三道茶”的紀錄片,雖然片長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卻濃縮了當地流傳千年之久的民俗文化,這也是我市首部記錄民間茶文化的影片。近日,忻大姐在自己的三味館茶館里舉行了該片的“首映式”,吸引了很多觀眾,其中有不少是當地的年輕人。
據了解,“三道茶”文化是湖州地區民間流傳甚久的品茶文化。三道茶即甜茶,咸茶和清茶。在湖州各地區,這三道茶的原料也有所區別,例如在長興頭道甜茶用的是爆米花,在德清則用鑊糍,第二道咸茶基本上用烘豆茶,第三道清茶用的是當地有名的綠茶。在新春過年,四時佳節,親朋好友串門拜訪時,熱情的主人都會用三道茶來招呼待賓客。然而,這一文化在現今湖州百姓家中已很少能見,特別是對于青年群體來說,“三道茶”也許只是零散的童年記憶。
“小時候在外婆家喝到鑊糍茶,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能嘗到‘三道’了,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蓖诵莺笤诶霞业虑迩_茶館的忻國梅決定要用鏡頭把“三道茶”的文化記錄下來。2007年起,身為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員的她就開始搜集資料,自己撰寫影片文案。她還找來幾個有攝像經驗的茶友擔任影片攝像師,讓懂技術的兒子做影片后期處理、身為茶藝師的兒媳婦作影片主角,還請來在杭州從事媒體主持工作的外甥女為影片配音。
雖然有了一支“親友團班底”,但影片到今年9月“殺青”時也已耗資上萬元,而這筆錢都是忻大姐自己拿出來的。忻大姐告訴記者,她還將影片制作成DVD光碟送人,“這是一部‘從頭到尾’地記錄‘三道茶’的影片,完成了這件事我想我此生也無憾了”。
15分鐘的影片包括了三道茶的制作過程、茶道以及民俗典故等。為了把甜、咸、清三茶的制作過程最真實地還原,忻大姐一組人是從茶原料的生長過程拍起的。與鑊糍茶關聯的水稻,烘豆茶里的紫蘇子,莫干黃芽的炒制……一個連貫鏡頭也許要從春天拍到夏天,再由秋天延至冬天,其間他們還從德清的東部行至中部再到莫干山腳下。令忻大姐最難忘的是,有一次為了講述烘豆茶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必須加一場滂沱大雨的戲,結果他們在三合鄉淋了一下午的雨。
在首映式上,記者見到了不少“海歸茶友”。一位在洛舍開鋼琴廠的外籍華人看完影片后說:“這真是袖里藏乾坤,小小的茶館居然能拍出這等紀錄片,有一股濃濃的鄉愁?!辈簧倌玫矫赓M影片光碟的年輕人表示要把影片傳到網上,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三道茶”文化。
相關熱詞:
茶
茶文化
典故
紀錄片
童年記憶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