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金實茶城,云南省茶產業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直播間,新茶媒刀哥訪談欄目和普洱茶吧聯合舉辦的“茶人訪談暨方一知新書簽售會”上,著名普洱茶策劃專家,國內第一家普洱茶外腦策劃機構“企業外腦”的創始人方一知先生和來自全國的媒體、企業和30多位普洱茶愛好者進行了座談交流,分享了他從業20年的企業外腦策劃的心血之作《一知在說:企業外腦實戰普洱茶》的創作經歷和普洱茶策劃心得,首次公開部分普洱茶企的經典策劃案例,其間《新茶媒》主編刀哥就當下茶行業和茶企、茶農、茶友們最關心的書里書外的幾個問題對其進行了訪談。

現將訪談內容摘錄如下:

1、刀:請問方老師什么時候做策劃?怎么想到做普洱茶的策劃?
方:正式做企業策劃,是在1998年。那一年,我從工作16年的央企辭職,連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都不要,赤膊上陣、“光屁股下海了”。
第一單,為我們山東當地一家當時最高檔的一家酒店開業做策劃。這可不是一般的活動策劃。這里面背景有點復雜。背后有政治斗爭也有官司糾纏。從主管單位領導層到酒店總經理,一直猶疑不決,陷入了困境。開業找死,不開業等死。那時我不到四十歲,無知者無畏。大膽的用了三招,打了一個組合拳:第一,召集11位處級科級干部在一起,統一思想,酒店一定要開業。優勢和風險在哪里?第二,在當地發行量最大的《電視周報》,報眉發布廣告,“xx大酒店離開業還有五天了”!第三,我找了一位正處級的領導,也是哥們,給他們站臺講話。這一單,做了六天,每天取酬1000元,策劃費共計6000元。我辭職前的月工資才900元出頭。
我做普洱茶的策劃,有一個特殊的機緣。2005年10月,一位八十年代的文友,打電話叫我來云南,為他的普洱茶文化傳播事業做參謀、把脈診斷。我在書的序里面也提到了他,他叫張建光。2005年至2008年,在新時期普洱茶第一次浪潮預熱、掀起和進行過程中,他為云南普洱茶做了幾件好事:采編出版《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出版發行《普洱茶周刊》,組織舉辦“中國普洱茶戰略聯盟高峰論壇”。這幾件事我恰好都參與其中。并在《普洱茶周刊》上寫了為普洱茶鼓與呼的幾篇文章。恰好又被茶企老總看到了,被當時西雙版納州勐??h一家投資額度最大的茶企創始人看到了。于是,就有了云南一品堂的茶企品牌策劃案。
2.刀:企業外腦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為什么叫企業外腦?
方:企業外腦通俗地說,就是企業外面的腦袋,相對企業首腦而言,是不在企業編制之內的外腦智囊。而企業外腦機構,是方一知外腦工作室的簡稱。
2002~2003年,我在北京寫了一本小書《企業的外腦》。在這本書里,我提到了企業外腦的“七種武器”:研究、咨詢、診斷、策劃、設計、顧問、培訓。換句話說,企業外腦要為本土中小微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和智慧支持。服務客戶很明確:企業,是企業的外腦。為什么是企業的外腦?《一知在說》稍稍提及,這后面有很長的故事,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我僅從專業角度講一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負責成立了當地最大的廣告公司。所以最早做的是廣告策劃,曾經為孔府家酒、兵圣酒等6家酒廠做過產品廣告策劃發布。后來做文化傳播,去深圳印刷企業畫冊。1999年,為一家肉雞場做年度企業顧問,顧問費10萬元。如果說第一單策劃是點子策劃,那么肉雞場的策劃就是整合策劃了,包括品牌設計、吉祥物設計、產品設計、產品招商、參加山東濰坊風箏節的展銷等。
這是企業外腦整合策劃的萌芽,涵蓋了品牌策劃、市場營銷和資源整合。到北京創業后,遇到了坎坷,逼著我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向何處去?我能干什么?所以我在國內最早提出了“企業外腦”的概念,并用《企業的外腦》這本小書把這個概念固化下來。

3、刀:普洱茶的策劃和其他行業的策劃有什么不一樣?
方:企業外腦真正的踐行,是在普洱茶的行業策劃和茶企策劃領域。
也許我這一生有茶緣吧,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我進入云南,一不小心踩到了普洱茶行業的發展節拍,在沒有刻意策劃的情況下,我們成為第一個進入云南普洱茶的外腦機構,在普洱茶行業剛剛起步時,操作了云南普洱茶第一個品牌策劃案。雖然當時也有茶企做形象策劃,但因為一品堂是浙商外來投資,投資數額大,搞的動靜也大,西雙版納飛機場豎起了廣告牌,深圳創投有意愿投資,所以一品堂這個案例具有開創性和標志性的意義。
我在做普洱茶的策劃之前,在30余個行業,服務過百余家大大小小的企業。有的是計時談話,有的是常年顧問。計時談話是按小時收費,幾個小時內與企業老板暢談企業的前世今生,為企業把脈診斷。來到云南,為一品堂策劃時,簽了獨家外腦服務協議,一個行業只服務一家。但是因緣際會,14年服務了茶企14家,策劃方式是抵達現場,要么蹲茶廠、要么跑市場,為茶企貼身服務。14年來,我們打通了外腦策劃鏈條,嘗試了品牌策劃、市場營銷和戰略咨詢顧問三種基本類型的外腦服務。
普洱茶具備“越陳越香”的本性,導致它的產品周期、市場周期、企業生命周期,比一般行業要長得多。別的行業,經過幾年市場整合,活躍的最多十幾家企業,大家記得住的兩三家品牌。普洱茶行業,據說連茶店在內兩萬家,茶廠茶企5000家。至今仍是春秋戰國時代,很難說未來誰是行業霸主。
用我的話講,普洱茶至今未走出“產品力時代”。所以普洱茶的行業策劃空間還很大,普洱茶企業策劃機緣還很多。

4、刀:如何取得企業的信任,讓您幫他們策劃?
方:《一知在說》這本書里,我寫了“企業外腦十八心法”,其中有一節“與老板磨合”。磨合是很痛苦的。小微企業、草根老板,賺錢不容易,他們不會聽你說幾句理念,就輕易把血汗錢送給我們這些昨天還不認識的陌生人。服務普洱茶14年,我們接觸了一兩百位茶企老板,而真正合作的不過十幾家。為什么能取得企業的信任,我想有這么幾條:
第一,茶企老板滿懷熱情來找我們,我們不會輕易答應,而是用腳步去丈量,用腳去接地氣,去發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能不能找到企業的靈魂和內核,找不到寧可放棄。
第二,這個案例對整個行業有沒有典型意義,對其他茶企有沒有示范性?沒有就不接單。
第三,與企業老總一起“磨本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與企業老板一起做互動策劃,把老板半生的精髓,和多年在市場摸爬滾打的經驗吸收了、反芻了,再融進策劃方案。
第四,把眼光放遠,不要計較項目運作期間的得失恩怨,不要因為企業老總的不理解而心懷糾結,而是多多付出,甚或以德報怨,最終會出現“普洱茶策劃的后發酵效應”。

5、刀:實際策劃中,如何提煉企業的內核?
方:普洱茶品牌策劃、市場營銷的背后,其實都有商業模式的設計,說白了怎么幫茶企賺錢。
在《外腦心要:尋找企業之心》這篇文字中,我提到了核心、內核、企業之心的關鍵詞。121頁,尋找企業之心之四,有一句話:“一個企業的生存邏輯,就是要賺錢。由此引申出的行業密碼、經營實質、利潤獲取方式,遠遠超出了品牌和營銷的策劃范疇”。
這句話痛心疾首,是我在20年的外腦策劃無數挫折中得出的肺腑之言。也因此,企業外腦在普洱茶策劃實戰中,背后都有商業密碼的設置,賺錢模式的設計。當然我還有更深刻的體會,比如,基于資源、能力的“草根創利三角形”,也就是創造利潤三要素,我將在下一本《一知再說》中敘述。
刀哥問到的這個問題,很高級,抓住了企業外腦的核心,也是企業外腦實戰普洱茶的精髓,不認真讀完《一知在說》是提不出來這個問題的。 但是,佛陀拈花、迦葉微笑,哈哈,不能言傳,只能意會。
6、刀:智德鴻昌最牛的2款茶“臥龍”和“鳳鳴”的誕生,背后有什么故事?

方:“臥龍”和“鳳鳴”,是我們幫云南智德鴻昌茶業打造的兩款明星產品。
2016年10月,智德鴻昌的張總找我們,我們沒有馬上答應幫助企業,而是用最笨的辦法,用腳丈量茶山。當我看到曼崗那兩塊大石頭時,就興奮了,意識到項目的核心創意原點找到了。故事不用去編,是現成的,在這里生活的老人們都知道。我們給大石頭命名,一塊叫臥龍石,一塊叫鳳鳴石,對應開發了臥龍和鳳鳴兩款茶,臥龍為生,鳳鳴為熟,背后是龍鳳文化。智德鴻昌包頭的客戶,做成婚禮用茶,臥龍在左,鳳鳴在右,中間是新人照片。
普洱茶的產品力時代,茶企業的利潤來源,主要是茶品利潤。企業外腦幫茶企做策劃,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打造戰略大單品和明星產品,打造茅臺飛天——經典產品。以此為杠桿,撬動目標市場,進而樹立樣板市場。爭取讓大單品或明星產品的銷售額占到企業總體銷售的30%左右。智德鴻昌的臥龍·鳳鳴上市后,三個月銷售一空。2017年10月濟南茶博會上,第二天斷貨,連夜從昆明空運,四天創造了數十萬的佳績。據張總講,市場上出現了臥龍·鳳鳴的仿冒品。

7、刀:濮女系列高端熟茶是怎樣策劃打造成功的?
方:按照企業外腦的方法論,一手找魂,一手找核。趙總從事茶業45年,是濮人的女兒——濮女,十幾年前注冊濮女商標,這是項目的靈魂。趙總在熟茶的研發和品鑒上頗有心得,是普洱茶熟茶專家,這是項目的核心。我們幫助趙總推出了濮女壹號、金茶花、濮女八號系列熟茶,屢獲金獎。

趙總找我們時,是2015年吧,那時趙總人生經歷中最難的時刻之一。我們借助趙總制茶四十年的契機,推出濮女壹號,國內茶行業大咖張一元等,都非常喜歡和接受,這讓人有了寄托和希望。
進入云南后,我們工作室服務了三個尊敬的女性,一個是曾擔任勐海茶廠技術副廠長的董國艷女士,一個是7581茶磚的研發參與者譚梅女士,還有就是濮女華瓊趙總。他們恰好也代表了云南三大茶區:版納勐海、普洱寧洱、臨滄滄源。

8、刀:方老師對在路上的茶企、茶農,有什么贈言?
方:對茶農,八個字:左手毛茶,右手茗品。對茶企,也是八個字:百年茶企,從零到一。

《一知在說》雖然是本新書,但是案例已是過去式,營銷方法,操作手法,現在看已經很傳統了,甚至說過時了。今年我們服務了幾家投資集團,打法變了。營銷工具是國家級的,整合資源是行業內頂級專家,甚至引入行業外高端人士,動用了金融資本的力量。市場游戲規則升級了,玩法是全新的??墒?,還有很多小微企業、茶農,還沒起步,還沒走到我們服務企業的發展階段。

一句話:大家都在路上。所以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我們做出了多少成功的案例,而是以見證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記錄下普洱茶行業的軌跡和一些企業的成長過程。書的封底,有兩句話:讓在路上的人少走一些彎路,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點軌跡。
編輯:刀哥 審稿:方一知 圖片視頻提供:高高、普洱茶吧團隊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