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大白茶產自普洱市景谷縣民樂鄉,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葉種普洱茶的優良品種之一。據史料記載,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有164年,清道光20年(1840),茶農陳六九從勐庫茶山采得數十粒種子,藏于竹筒扁擔中帶回種植,當時種植的老茶樹目前還在,而且長勢良好。
大白茶的制作方法,是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葉,鮮葉采下后,隨即手工殺青,然后攤涼揉捻,揉捻一道后,經過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曬到半干時,再復揉一道(俗稱收二道漿),然后抖散,曬干后就成為普洱毛茶。清朝時將每條茶葉拉直,制成白龍須茶,并以紅絲線扎成谷穗狀,進貢朝廷,也稱為白龍須貢茶。
特點:芽葉滿披茸毛,白毫顯露,肥碩重實,條索銀白,存放后慢慢轉變成金黃色。氣味清香,茶湯清亮,滋味醇和香甜,蠻耐泡。此茶一芽二葉的春茶干樣約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兒茶素總量15.3%、咖啡堿5.2%。本人07年時在椒江工人路“茗品茶莊”第一次喝到此茶,認為此茶比較適合那些剛喝生普者,尤其適合女士泡飲。
大白茶產自景谷縣,海拔1600米。陳六九去江迤(即瀾滄江)邊做生意,在茶山壩發現白茶種,便偷偷地摘得數十粒種籽,藏于竹筒扁擔中,帶回秧塔。
先種在大園子地,經數年培育,成長很快,而后擴種到周圍十四塊茶地,曾達三、四畝面積,年產三、五擔茶。目前,大園子地還存活著大白茶樹,其中有株基莖圍達88厘米,胸圍61厘米,主干分枝六個,樹高4.26米,樹幅35×360厘米,年產白茶六、七市斤。這株茶樹是陳六九第一次所種的母樹,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歷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鮮葉采下后,隨即手工殺青,然后攤涼揉捻,揉捻一道后,經充分解塊,均勻地攤在蔑笆上,曝曬到半干時,再復揉一道(稱為收二道漿),然后抖散,曬干即成。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435121 】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