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云南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無量山喬木普洱茶茶面條索肥壯、外觀油潤泛光、銀毫密布、表里如一,湯色清黃,晶瑩透亮,入口滑潤,滋味醇厚濃郁回甘,香純氣正且持久。
無量山古樹茶地理位置
無量山普洱茶主要產自云南普洱地區的景東縣轄區內。無量山位于東徑100°20'~100°45',北緯27°17'~24°54'之間,處在云南省中南部的無量山狹長山體的中上部,南北長約83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總面積為31313公頃山勢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行政區劃上,地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南澗縣和普洱地區的景東縣。
景東縣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地跨北緯23°56'~24°29'。川河從西北方安定界入境向東南貫穿全縣,以川河為界,西面屬無量山系,東面屬哀牢山系。景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樊綽的《蠻書》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銀生指當時南詔國的銀生節度,其治所就在今景東縣城。景東境內的古茶園、古茶樹和茶馬古道充分說明景東是古老的。景東縣的茶園全在無量山和哀牢山兩個山脈中,兩山夾著景東縣城。
無量山處于我國西部型氣候區,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西風急流南支的季節性交替影響,其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四季不分。無量山周圍的安定鄉、漫灣鎮、林街鄉、錦屏鎮是景東縣的主要產茶鄉鎮。
無量山古樹茶歷史
“高山云霧出好茶”。普洱市無量山平均海拔18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于云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上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無量山墾植茶樹,始于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無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樹。據當地彝族世代相傳,他們遷來無量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千百年來,彝族對無量山的茶樹加以保護、利用,并不斷新植、改造,使無量山茶葉生產不斷發展。至清代,無量山茶園面積達10萬多畝,每年產干毛茶3000多噸,出本地加工外,還運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種普洱緊壓茶,再銷往海內外。清末民初,由于社會動蕩、銷路不暢、稅賦沉重等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漸衰敗,同時,瀾滄江流域的無量山茶區逐漸成為普洱茶的中心產地。其中,普洱無量山茶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產茶葉經收購加工成各類緊壓茶后,經緬、印等國銷往西藏,或經緬、泰銷往南洋。
無量山的茶樹資源特點
一、無量山茶樹從野生型、自然雜交演化到現代群體品種,每一個演化形態的茶樹都能找到相應茶樹植株,茶樹種質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茶樹品種資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館。
二、無量山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大,在海拔1600米至2200米之間的帶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樹。分布海拔高,基部干圍在1.5米到2.9米之間。野生大茶樹隨處可見,是證明無量山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有力證據。
三、人工栽培的大茶樹,分布廣,株數多。從普查的96株樣株看,直徑在0.3米以上的古茶樹在景東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幾百株,少的幾十株,十分普遍,是景東無量山生長利用茶的無聲證明。
無量山古樹普洱茶品特點
條索稍長,湯色黃綠尚亮,苦顯澀弱,但澀較長,回甘較好亦生津,湯質尚飽滿,葉底黃綠勻齊,有山野氣韻。
無量山古樹茶口感特點
無量山中小葉種香氣純正,為高蜜香,其中的野生古樹被譽為云南三大高香之一(鎮沅野生古樹、那卡、景邁),苦澀皆有,但是較為協調,回甘、生津都不錯。易武中聘號始創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優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