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后期陳化(包括生茶和熟茶)主要來自微生物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白霜”,是微生物的遺留物,這是普洱茶發酵的結果。
【“白霜”究竟是什么?】
顯微鏡下
“白霜”是普洱茶本身氧化酵素發生作用的結果,俗稱「茶單寧」。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質逐漸氧化的結果,在學理上稱這種現象為自然氧化作用。
所以白霜并非外來的霉菌,也是發酵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程序,白霜產生的過程中,茶葉本身的單寧酸也會慢慢的發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澀味漸漸被有益的物質所取代,茶水也會由菁轉黃橙,在三到五年更使茶水由黃轉紅,最后變得美味甘甜的陳年普洱茶!
【區分白霜與霉變】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發生霉變也可能出現白沫或綠毛,兩者如何辨別呢?掌握以下兩點一般就不難辨別:
一看、正?!鞍姿?,是普洱茶在正常倉儲,倉儲情況良好的情況下,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物質”(注意:必須是均勻分布,而且是白色物質大小均勻,不集塊,不聚巣)。
如果是局部的白沫不均勻,聚塊,大小不一,而且茶餅撬開來內部也有(嚴重的還有冒出白煙和刺鼻氣味),就是受過高濕后霉變的結果,只有經過嚴重濕倉或制作時干燥環節出現失誤才會發生霉變。
霉變
二聞、正常的“白霜”,嗅之無霉味,更無刺鼻,惹人難受的氣味。屬于此情況普洱茶一般是有些年份,是可以喝的。
發霉的茶有刺激性的霉味,根據常識很容易在從干茶就能區分開來。此情況下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
【警惕“霉變”茶】
發生霉變的茶,有的呈現黑色或者綠色,顏色看上去讓人極不舒服,有的甚至發毛,這類是變質比較嚴重的茶,建議扔掉,這類茶已經不能再喝了。
普洱茶內有雜質。霉變的茶,無論是餅茶、磚茶、還是沱茶,霉變的地方都是成片的。而有的熟茶其他地方都好好的,但是零星出現一些白色斑點。這是普洱茶在加工過程中混進了其他雜物,這些在一些碎沱,或茶葉較碎的餅茶,磚茶中容易見到。就普洱餅茶、磚茶、沱茶來說,霉變的產品不夠硬,不費力地就可以將其撬開,而沒有霉變的茶很堅硬。
霉變的產品用手仔細感受,會發現茶有潮的跡象,茶葉不夠干、脆,發生霉變的茶因為受潮,感覺韌性好些,不容易捻碎,而沒有發生霉變卻有白色附著物的茶,干而且脆,用手一揉一捻,很容易弄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跡象來判斷茶是否發生霉變,如果確定茶霉變,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存茶的話,應即時調整儲存方式,以便其他茶有更好的保存品質。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