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要繼續“遍尋嘉木彩云間”的系列,不過談山場,談品種,談歷史,可能有點太專業了,不如停一停,挑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來說說。
?
只要是賣普洱的,沒有鼓吹自己是臺地茶的,都說是古樹,因為古樹內涵豐富,品鑒的空間大,同時也健康原生態,大家都喜歡。但是您對古樹茶真的了解嗎?坊間的那些說法真的靠譜嗎?
?
No 1 古樹樹齡算不清
?
多大樹齡算古樹,有說300年,有說200年,有說100年,有說七八十年,這個不必過于糾結,總而言之不是臺地扦插,密度沒那么大,不需要打藥就算及格吧。
?
事實上,古樹的樹齡其實是很難精確測量的,目前并沒有太好的方法??茖W的說,C14什么的用在這上都不靠譜,沒有什么儀器能達到哪怕還湊合的結果。不僅活的難測,即使是砍了數年輪,也可能因為氣候土壤等原因出現較大偏差。(樹齡問題討論比較復雜,詳細情況請回復“樹齡”看結果)
?
受到自然環境,土壤肥力,修剪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
依靠高矮粗細判斷樹齡并不準確,只能大致評估。
?
更為重要的是,古樹也不一定越老茶越好。相對來說樹齡大的更細膩,更平和,也更珍貴。但百年左右的也可能香氣高揚,滋味有特色,還是要用茶說話。相比于樹齡,樹種、土壤可能更加重要(前提都是古樹)。
?
No 2 一個山頭并非一種茶
?
這個是新手最容易進入的誤區。老班章和老班章,冰島和冰島大不一樣。不僅僅是樹齡問題,這個還好說,大樹小樹好區分。更為重要的是樹種不一樣!品種不一樣,喝起來能一樣嗎?陸羽老師還說啦,陽崖陰林,不同的茶山優質茶園的位置和朝向也不相同呢,有的是陽光充足的好,有的是林地里的好。
?
這么簡單的道理,怎么沒人告訴我?那是因為花錢買名山的很多沒有細致的研究過,當然如果你喝到是哪家的,自己又認可,那不必研究那么細也沒關系。但是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實際上在同樣一個茶山,不同茶地、不同茶農家的茶在當地人的心目中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不要以為同一個名山都是一個品質,一個價格!
?
同一茶山存在不同茶樹品種
?
這個對于大多數在市場上買名山古樹的朋友來說,其實也不用糾結,因為關于古樹一個更冷的事實是,零售市場上買的班章冰島基本沒有真的。
?
No 3 明前、頭春未必佳
?
每年春茶季一出來“明前古樹”、“頭春古樹”滿天飛,老茶人也只能“呵呵”了。
?
明前是江南一代綠茶的季候概念,和古樹關系不大,在云南不同茶區、同一茶區的不同樹種采摘時間有所差別。有的地方明前只能采少量,有的只能采芽尖,有的完全沒有開采。多數優質的古樹都不是明前茶。
?
比起“明前”,“頭春”要略微靠譜一點,從大的范圍來說靠前面的比春尾的要好一些,但是并不是越前面越好。我們曾經對同一片區不同日期采摘做過標記,古樹茶有其自身的規律,往往是春茶季期間的某幾天最好,前面、后面都相對遜色,這個門道就深了,和植物自身規律、月相都有關系,這么玄的東西,有機會再探討吧。
?
No 4 新茶并不能體現特點
?
一個尷尬的事實是,每年有大量的古樹茶,包括價格昂貴的名山,在未能充分體現其價值的情況下,被稀里糊涂的喝掉了。
?
究竟存多久才能喝,這個問題涉及到適飲期,比較復雜(回復“存多久”詳細了解。),短存期的茶和長存期的茶各擅勝場,都可以喝。但是至少要有一兩年的轉化,才能大概看出一款古樹的格局。
?
剛制作好的新茶和存放一年以上的古樹差異有多大,這個不好定量,平均來說,相似度不超過三成,經過一兩年以后,基本六七成的感覺就有了。每年搶新也好,新茶品鑒也好,并沒有多少合理性,所以我們會建立收茶存茶的模式。
?
我們每年也會品鑒新茶,但是是基于對這款茶的熟悉,建立起新茶老茶的對應關系之后,才能對新茶判斷。即便嘗過上千的品種,喝一款完全不了解的新茶,我也只能評判工藝,對茶本身仍然不能下結論。太多的茶,新茶和老茶喝起來完全是兩種茶,而且喝的越多,越覺得規律波云詭譎,這也是存茶的魅力所在!
?
No 5 越陳未必越香
?
古樹茶的存放是個大課題。只要是好茶,如果存放合理,短存期的茶和長存期的茶都很不錯,不過普洱茶的轉化有其自身的規律,并非越陳越香那么簡單。
?
什么叫存放合理?就是滿足三個要求,避免外界干擾,防止物質流失,合適的溫濕度。這個討論也很復雜,對于初級茶友來說,最重要的原則是要保持茶品的密封和合理的含水率。所以通風什么的就免了吧,那是為了防止發霉的,物質會快速流失。如果存茶還在考慮防霉的問題,說明還沒入門呢。
?
合理存儲之后,不同階段的香型有不同的特點,不是和時間簡單的正比關系,大體來說,前期的香更清揚一些,后面更醇厚一些?!霸疥愊阍疥悺笨赡芨鼫蚀_一些。
?
No6 是否古樹和外形無關
?
常有各路大師通過干茶或葉底的外形來點評是否古樹,這都是胡扯。臺地茶的品種簡單,古樹品種恰恰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包括大葉種,也包括中葉種,小葉種。有長的、圓的、扁的、柳葉形、卵形、心形;有鋸齒鋒利的,也有鋸齒模糊的;有葉子厚得跟皮革似的,也有跟紙那樣薄的。這些外形差別都是品種不同帶來的,和是不是古樹沒有半毛錢關系。如果不知道,那就是少見多怪了。
?
不同種類古樹葉型比較
?
過去受易武和勐海地區茶山影響,有的人認為大葉是正宗,現在這種觀點已經逐漸被拋棄了。如果你去困鹿山,會發現小葉的古樹比大葉的貴得多,所以不如虛心一點,以免被市場打臉。
?
還有的人通過葉底拉絲來判斷古樹,這個也不靠譜,有的化肥上多了的臺地茶,拉絲也很厲害!
?
唯一能通過外形判斷是否古樹的情況是,你知道原料就來源于這個山,而這個山有幾個品種你完全門兒清。這個就不是大師能干得了的,能分出來的是茶農,當然出了這個山,茶農的經驗也不靈了。
?
No7 看待名山須理性
?
關于名山,記住三句話:名山一定有好茶,名山茶不一定好,好茶未必在名山。
?
第一句,名山一定有好茶。不管名山成因如何,有歷史的,有一時口感偏好的,有炒作的,但是有一點,名山一定是有好茶的,而且是特點鮮明,讓人喜愛的,性價比不論。
?
第二句,名山茶不一定好。名山有好茶,但你去名山收的茶未必好,為什么?看第二條,一個山頭不是一種茶。
?
第三句,好茶未必在名山。太多的好茶因為交通的、文化的、產量的、或者說不清楚的原因,不為人知,水平并不低于名山。我們發過一篇文章做個評估,《普洱好茶,能進入大家視野的不足10%》。對于我們來說,雖然普洱茶的產區基本都了解了,但是里面的品種,我們也遠遠沒有窮盡。
?
月上布朗山
?
買名山還需要考慮原料真假,即使真的還要考慮性價比,即使不差錢還要考慮過度采摘品質下降的問題。所以,馬云說的對,花錢有時候更累人!最簡單的還是喝你喜歡的古樹就好了。
?
No8 沖泡古樹不簡單
?
很多朋友一看普洱茶,就認為是沸水沖泡,這樣是欠考慮的。實際上絕大多數古樹都不適合沸水沖泡,除非是存期十幾年以上的老茶。不同的古樹合適的溫度不同,據我們的長期測評,大多數短存期的古樹(一兩年至七八年),適宜的沖泡溫度在80-90度之間,過高的溫度會掩蓋香氣的層次。
?
沖泡古樹的器皿也不是紫砂壺最好,對于短存期的古樹,密度高的白瓷蓋碗的效果更好,更容易發揮古樹細膩的香氣。同樣的,昂貴的柴燒器也和紫砂一樣會吸味兒,不適合短存期的古樹。相對來說,熟茶和老茶用紫砂的效果更好。
?
茶器貴在適用,普通的白瓷蓋碗
?
用來泡短存期的古樹就很好
?
沖泡的核心因素在于器皿、用水、水溫、投茶量、出湯時間和手法。這個的詳細討論可以看我們其他相關文章。
?
No9 品鑒古樹有內涵
?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相比于葡萄酒、咖啡等文化飲品,對古樹茶的品鑒整體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顯然不在茶,古樹茶要比前面兩種飲品更加豐富有內涵,那原因應該就是在人了。
?
前些年我們聽說普洱茶最多的關于品鑒的詞叫做“霸氣”,相反的叫做“柔”,再不就是冰島的冰糖香。而實際上,普洱茶的香氣大類就可以分為二十幾個,關于口感的詞匯也不少,關于體感的詞匯更要遠比其他飲料豐富。之所以目前大家還沒有用上,和經濟發展階段,文化興起的時間點有關系。
?
這里不詳細討論,大家可以看《升堂入室話品茶》系列文章。我想說的是,文化說白了就是玩,古樹茶提供了一個健康而又有豐富內涵的平臺,可玩的東西還多著呢。
?
No10 茶氣并不神秘
?
聽到茶氣,有的人就覺得玄虛,包括一些茶人也號稱抵制“茶氣”這類和文化傳統相關的體驗。這種老害怕上當受騙的心理未免有些脆弱,或者是因為教育偏差對傳統語匯心存芥蒂。
?
實際上茶氣是絕大部分喝古樹的人都會有的一種體驗,簡單的說,后背發熱、滲汗、身體通泰,敏感的人會感受氣血運行,在身體的一些穴位比如百會、涌泉等也會有感應。這種你叫茶氣也行,叫什么也行,這個現象是存在的。
?
茶氣這個詞是近年來興起的,但是這些體驗并非是現代人的發現,古人早就記載過,大家比較熟知的是盧仝的《七碗茶》詩,對茶氣的描述不僅準確,也很優美。
?
用古樹茶可以完全還原七碗茶詩中描述的品茶體驗
?
除了古樹茶,為什么現在其他茶體驗不到茶氣?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部分巖茶和一些古樹烏龍,以及其他品種陳年老茶也是有的。但是現在大規模扦插種植的臺地茶是沒有的,無論什么品種都一樣,這是不是和古人喝的茶根本區別所在?值得思考……
相關熱詞:古樹茶
普洱茶
規模
內涵
品鑒
延伸閱讀:
· 桂林市場:普洱茶價格上漲 茶商茶友不敢“出手”01-01
· 普洱茶收購價上漲01-01
· 廣西:玉林普洱茶市場“波瀾不驚”01-01
· 普洱茶市場出現“兩極分化”01-01
· 2014普洱茶格局 以茶觀世01-01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