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是不太懂?沒有關系,先收藏,后面的討論會以這個架構為基礎,這樣討論到哪個因素一目了然。當然涉及到的內容一本書也寫不完,拋磚引玉,這次先對部分因素(主要是原料部分)作簡要說明,有啟發就好,后面慢慢再詳細探討。
說明:
關于三要素:原料,加工,存儲是決定普洱茶品質的三要素,這個基本沒有爭議。相對來說,普洱茶加工工藝上難度不大,現在已經不構成影響品質的核心因素,但很多細節仍有探討的空間。存儲對老茶品質有決定性影響,但目前普遍重視不夠。原料大家普遍比較關注,這卻并不是名山古樹那么簡單。
關于萎凋:這是普洱茶工藝爭議較大的領域之一,我們先不要通過“定義”來否定和肯定,在歷史傳統上還是實踐當中,萎凋或多或少(攤晾)的存在,只是我們是否正視和主動運用的問題。萎凋對香氣的影響也并非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會在存儲中快速消退,實踐中經過萎凋而密封較好的茶,十年以上香氣也未有拐點出現。所以這里還是作為一個參數來討論,原教旨主義者可以繞道而行。
關于樹種:普洱茶的樹種并非是云南大葉種那么簡單,實際上包括了野生、過渡、栽培;大葉、中葉、小葉的眾多品種。所謂的“山頭”至少包含一半品種的因素。我們同樣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用主觀的所謂“定義”去粗暴的界定。實際上品種是決定普洱茶品質的核心因素,這也是茗壽堂考量的首要因素,這恰恰是普洱茶研究最為欠缺的領域,后面會有較多這方面的探討。
關于樹齡:長期以來受利益團體的干擾,人們無法正確理解普洱茶樹齡的影響,隨著接觸古樹的茶友越來越多,樹齡沒有影響的謊言已經不值一提,但是另一種唯樹齡論的觀念也同樣值得關注,因為實踐中永遠不會那么簡單。
關于土壤:在所有外在因素當中,土壤是首要因素,但仍然是研究特別欠缺的領域。連基本的樣本分析都很匱乏,更不要說各種微量元素的影響了,所以我們的探討更多的結合實踐定性分析。
關于海拔:受品鑒當中勐海味主導的影響,人們對古樹的理想海拔的認知也受到局限,1400-1700被認為是理想的區域。而實際上,緯度和海拔應該綜合考慮。品鑒如果不只關注滋味的濃度,而把香氣,層次,山韻等因素考慮進來,則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從更大的格局考量,海拔1700以上的區域可能更加值得關注。
關于生態:生態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普遍受到重視,但是往往停留在是不是原生態的階段。當然原生態的環境會讓普洱茶的層次豐富,山韻明顯,但其他植物的影響仍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距離來說,核桃樹和桉樹會讓普洱茶的口感下降,苦澀更加明顯……
關于氣象:這包括光照,氣溫(溫差),降水,風向等等因素。探討起來比較復雜。氣象除了空間上的差異,也要關注時間上的差異。不同年份同一山場的茶品是有差異的,除了人為,也有氣象因素。舉例來說:有很多人因為07年普洱茶泡沫市場混亂而對07年的原料持否定態度,但從類似葡萄酒年份評價的角度來說,07年對大多數山場來說是較為理想的年份。
關于農藥:我國的農殘標準對消費者并不有利,而實踐當中的監管更是漏洞百出。所以作為消費者有必要自行了解。農藥殘留因為對人體健康有影響所以當然對普洱茶品質有影響,同時,不同農藥對口感和體感也有不同影響。大多數古樹可以避免農藥的影響,但要注意周邊環境、除草劑、和葉面生長類肥料的影響。
關于肥料:通常認為不用肥料或用天然有機肥料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但這種理解會讓我們對肥料影響的判斷簡單化,有經驗的茶農通過選擇肥料(含氮磷鉀等比例不同)可以調整或改善普洱茶的口感。我們提倡不用肥料或用天然肥料,同時也要對這些影響有所了解。
關于修剪:普洱茶的矮化對品質的影響已經受到人們的關注,這導致一些人對普洱茶采取完全放荒的策略。完全放荒當然會令產量下降,但是否令品質有明顯提升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矮化不同,適度修剪并不是我們要完全排斥的管理方式……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