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是“世界茶源”。普洱有景谷縣發現距今3540萬年寬葉木蘭化石;有景東縣田心發現距今有2500萬年的中華木蘭化石;有鎮沅千家寨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樹王”;有瀾滄邦崴1700年的過渡型古茶樹;有以瀾滄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為代表的18.2萬畝栽培型古茶園,以及146.6萬畝的生態茶園。普洱成為世界唯一的一條從寬葉木蘭化石--中華木蘭化石--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茶類植物垂直演變完整的生物鏈。為此,2013國際茶業大會上普洱市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茶源”的稱號。
普洱是“中國茶城、普洱茶都”,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普洱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為指導,實施“以茶名市、以茶興市、以茶富市”戰略,打造“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城市品牌和“妙曼普洱、養生天堂”的普洱國際品牌,全力打造茶產業,取得了輝煌成就。2005年全市有生態茶園面積74.2萬畝,茶葉產量3.55萬噸,茶葉總產值10.2億元。2010年全市生態茶園面積達138.4萬畝,比2005年增長86%;茶葉總產量5.34萬噸,比2005年增長50%;茶葉總產值21.7億元,比2005年增長112.3%。2013年全市生態茶園面積達156萬畝,比2010年增長12.7%;茶葉總產量8.9萬噸,比2010年增長66.7%;茶葉總產值86億元,比2010年增長296%。
一、完善機構建設狠抓質量標準體系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把茶產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重點扶持,成為全省率先在市縣兩級設立健全茶產業發展管理機構的州市,將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區),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分工合作,層層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有一名領導分管茶產業。2010年,市委、政府將市茶產業發展辦公室調整為市茶業局。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市茶產業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正廳級的茶產業督導組。2010年以來,市政府累計投入茶產業扶持資金5億多元。狠抓茶產業發展質量體系建設,促進茶產業標準化生產,邀請國內外專家授課,舉辦了26次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云南省普洱茶綜合標準》和我市制定的《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普洱市生態茶園建設技術規程》及普洱市有機茶認證及出口等為內容的宣貫培訓班,100多個茶企業、茶葉主管部門等3000多人次茶企業生產骨干參加培訓,使普洱茶生產從原料到加工、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做到有標準可依。國家普洱茶質檢中心落戶普洱,成立中國普洱茶研究院,整合云南省茶科所和普洱茶樹良種場的資源,在普洱成立云南茶葉科技創新中心。
2007年下半年出現了普洱茶市場震蕩,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普洱茶市場一路下滑,持續低迷多年。普洱茶主產區積極應對,相繼出臺系列的政策措施。2010年以來,普洱茶進入了理性消費時代,市場逐步回暖。普洱市適時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倡采用古樹茶、生態茶的春茶做普洱茶原料,擴大名優綠茶和紅茶的生產比重,改變傳統普洱茶生產方式,支持企業開發創新方便快捷的新產品,如“帝泊洱”即溶型普洱茶珍系列產品、普克茶、袋泡茶、小沱茶、養生茶、茶膏等。嚴把原料、加工、銷售關,打擊制假、販假行為,維護了普洱茶質量與聲譽。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