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站在云南寧洱縣的茶馬古道零公里碑下,仿佛依稀能聽到悠悠的馬玲聲。綿延數里的馬隊,馱著普洱茶入京、進藏、通達四方的情景似乎出現在了經報記者面前。
生在茶山,與茶打了一輩子交道。作為普洱茶制作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守著母親在困鹿山留下來的百畝古茶園,如今依然醉在茶中。
對于普洱茶的發展,李興昌認為首先從種植就要把好關?!安铇涞纳L對環境的要求很特殊,對日照時間、土質條件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只有原材料好,制出的普洱茶才會好?!?/p>
8月11日,在云南農業大學,經專家驗收組審查和審議,一致同意普洱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這無疑為普洱茶的種植、加工、銷售以及監管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打破制約
普洱茶作為云南傳統的特色名茶,因為具有獨特的生產工藝、產品特征和保健功能,一直受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普洱茶產業也快速成長為云南特色優勢生物資源產業之一。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云南普洱茶的相關科學研究基礎較為薄弱,特別是普洱茶形成機理、普洱茶品質特征質量指標、深加工關鍵工藝技術、保健功能性成分物質和普洱茶安全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項目首席專家陳宗懋認為,目前,對普洱茶保健功效的認知、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市場準入檢測監督管理、原產地保護等方面基本停留在傳統的感官判斷層面。
“缺乏系統、深入、有力的實驗數據和科學的識別手段等一系列因素,制約著普洱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标愖陧f。
對此,自2007年起,云南立項支持相關部門組織技術攻關,重點圍繞普洱茶品質特征指標、普洱茶保健功能作用和安全性評價3個方面展開系統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7家單位,對普洱茶關鍵技術開展系統研究。歷經兩個研究階段之后,至今年6月,各課題組研究任務全部完成。
在驗收總結會上,驗收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陳宗懋以及各課題組組長的匯報,審查了相關資料,進行了認真審議,一致認為普洱茶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完成了項目合同約定的各項研究任務和指標,同意通過驗收。
項目通關
陳宗懋說,通過對普洱茶品質特征指標的研究,對普洱茶呈色物質和呈味物質的認知取得了重要成果,確定了與普洱茶品質密切相關的主要物質,揭示了普洱茶香氣特征成分在加工過程中形成和變化的規律。建立了相關指標的系統檢測方法,探明了不同品種、不同產區、不同等級條件下這些物質的差異,提出了主要質量指標和鑒別指標,進而確定了它們的識別系統,為普洱茶品質標準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普洱茶保健功能作用研究中,從普洱茶內分離鑒定了37種化合物,其中7中為新化合物,從動物模型、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面,對普洱茶保健功能進行系統研究。
據北京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鵬飛介紹,普洱茶保健功能作用的研究,首次通過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試驗驗證,證實普洱茶具有明顯的減肥、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保健作用,為普洱茶市場開拓提出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普洱茶安全性研究方面,首次系統地分析了云南普洱茶及茶湯中生物胺、丙烯酰胺、重金屬元素、稀土元素、水溶性氟、農藥殘留以及真菌代謝物等物質是否存在。采用現代生物技術系統全面地分離鑒定了普洱茶及發酵過程中的真菌種群,探明了普洱茶發酵過程中數量上占優勢的真菌種群是酵母和曲霉屬的不同種,為普洱茶品質的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小松看來,這次研究,用科學的實驗數據證明了飲用普洱茶的安全性?!翱梢载撠熑蔚卣f,云南的普洱茶非常安全?!?/p>
“普洱茶品質特征指標研究、普洱茶保健功能作用研究、普洱茶安全性評價3個課題項目通過驗收,為普洱茶市場開拓和品質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持,為建立和完善普洱茶相關品質標準奠定了理論基礎?!标愖陧f。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