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普龍
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茶葉
云南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平等最根本的是經濟上的平等。改善少數民族的經濟處境,是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所以,先生一直把茶葉技術推廣服務、茶葉發展的重點放在那些最貧困的民族地區。在先生任所長三屆九年的時間里,先后在勐??h的傣族、南糯山哈尼族、布朗族,景洪市攸樂山的基諾族,西盟縣岳宋的佤族,孟連縣朗勒的傣族、哈尼族,瀾滄縣的拉祜族,雙江縣勐庫的哈尼族、瑤族,江城縣的哈尼族、彝族,潞西市芒伴景頗族等新老茶區,與當地合作,設立綜合豐產、低產茶園改造、良種推廣、生態茶園、綜合試驗示范區、星火計劃等各類試點、樣板和項目,使茶葉成為當地民族同胞的支柱產業和經濟來源。
西盟原來產茶很少,全縣年財政收入才有5萬元,縣委把先生請去考察,看過以后,先生答應設點,縣委書記和副書記怕茶科所的人吃不了苦,說:“你們搞西盟鎮吧!”先生說:“哪里最貧困,就在哪里搞?!薄霸浪巫罡F,大男人都沒有褲子穿,在國務院掛了號?!薄澳呛?,就以岳宋為重點,西盟鎮也搞?!辈杩扑沙鰞晌煌驹谀抢镌怂哪?,建成了3000多畝速成高產新茶園,至今仍福澤當地的佤族同胞。
勐海南糯山是栽培茶樹王的所在地,它被茶葉界身拜心拜,趙樸初先生都去拜望過,是歷史名茶之鄉。1957年,產茶3700擔。有的農家茶葉收入占全家收入的80%。后因長期掠奪經營,1979年降到了900擔,老茶樹每年以7%的速度死亡,茶葉衰敗后,轉向毀林種糧,三年之內,森林幾乎全部被毀光,再三年之后地力耗盡,糧食無路,經濟陷入危機。為挽救名山名茶,幫助哈尼族同胞走出絕境,1985年,先生建議縣委在南糯山設立了茶葉經濟生態鄉項目。1986年,先生又向省里爭取到國家首批星火計劃項目,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在流沙河兩岸南糯山、勐宋山發展了新茶園8000多畝。農科部門配合,實行科學種田,發展雜交稻,輪歇地由9000畝退至2600畝,一舉挽救了名茶之鄉,現在農民茶葉采不完,惡化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遏制,僅南糯山產茶已達2萬擔以上,成為云南茶葉第一村。2006年時,村黨支部書記江且說,農民有了私人轎車30多輛。名茶名山發揚光大。哈尼族農民在先生離開勐海前激動地說:“我們可以把你養起來,我們養得起你?!?/p>
瀾滄縣是發展茶葉的好地方,茶科所去設點前,產量為9000擔左右,經茶科所在卡朗、富邦建立新老茶園示范點各1個,種植茶葉就迅速在全縣推開。后來又在惠民建立了一個生態茶園綜合示范區2000多畝,茶樹栽培新技術進一步推廣。在富邦,茶科所派去的徐愛民尤其出色,多次得到省委書記普朝柱的表揚,并被評為“全國青年突擊手”。20世紀90年代,瀾滄茶葉已達5萬擔以上,現已達10萬擔,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使當地的拉祜族同胞告別了赤貧的生活。
江城縣是云南多雨中心之一,是茶葉最佳發展地區,縣委、縣政府想用茶葉搞一個脫貧項目,苦于得不到科學論證和技術做后盾??h委書記蘇全忠和楊縣長幾次登門,把先生和梁鳳銘(梁老師為先生夫人,也是功勛卓著的茶葉專家)等專家請了去。經過一個多月的爬山越嶺考察,一個多月夜以繼日的規劃設計,提出了牛洛河萬畝茶葉經濟生態園的可行性研究與總體規劃設計意見書。1988年1月4日,在思茅通過論證,獲得了1300萬元的資金支持,這是當時全省最大的單項扶貧項目。政府聘請先生和梁鳳銘為顧問,在省、地、縣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三年就建成了10300畝速成豐產生態茶園,第五年產茶8000擔,速度之快、成效之好,為中國茶史所未見。時任云南省委書記普朝柱、省長和志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1992年12月16日,在牛洛河茶場五周年慶典上,親送精裱大型條幅,稱贊牛洛河茶場是城鄉結合、科研與生產結合、開放與開發結合,使貧困山區生產力產生跳躍式發展的典范。它使2000多戶瑤族、哈尼族同胞脫貧,年收入由185元上升到1300元。
孟連是與西盟齊名的貧困縣,先生應邀到那里考察之后,感到土壤不夠理想,大多是石灰巖地區,為慎重起見,派人去一邊試驗,一邊發展。最后在朗勒建立了5000畝茶園,形成了孟連的新產業。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ww.jhycjy.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添加個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