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忠心創統制,旨在反帝反封建
吳先生不僅重視茶葉科學技術研究,而且也重視茶業經濟研究。他認為華茶之所以衰落,是由“外部的帝國主義勢力”和“內部的封建結構”造成的。他為了“打破中間剝削,謀茶農之真正利益”,于1936年發動江西、安徽兩省組織成立“皖贛紅茶運銷委員會”,實行紅茶統一運銷。他的這一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舉措,對壟斷我國茶葉出口的洋莊、茶棧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正因為如此,上海市洋莊茶葉同業公會首先發表了一份帶恐嚇性的《痛切宣言》;接著他們又串通上海市總工會和一些喪失民族骨氣的政客,繼續發表“通電”、“宣告”,進行威脅。由于寡不敵眾,剛剛起步的我國自營茶葉出口大計便就此夭折了。吳先生對此十分痛心,他在《中國農村》雜志以“反帝反封建的半幕戲”為題發表文章,憤然指出:“紅茶統制具備著相當的反帝反封建意義,然而這個統制的基礎先天根本脆弱……結果是茶葉受了帝國主義金融資金與茶棧的統制,貧困的茶農被統制于死地,……反帝反封建的主角──茶農被壓在舞臺之下,因此演不出半幕便匆匆地收場了?!?/p>
抗日戰爭爆發后,交通中斷,口岸淪陷,茶葉產銷瀕臨絕境。為了拯救茶農于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支授抗戰,他倡議茶葉由國家統購統銷,把分散在各省茶農手中的茶葉收購上來,進行集中加工和銷售,這件在戰火紛飛年代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辦的事,在吳先生的斡旋之下,于1938年3月正式公布了《財政部貿易委員會管理出口茶葉辦法大綱》。為推進“大綱”的實施,吳先生不顧敵機轟炸的危險,奔赴各產茶省督促成立茶葉管理機構,督辦茶葉統購統銷工作。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又一次與壟斷我國茶葉出口的洋莊、茶棧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只是因為當時的若干口岸已被敵軍占領,故而只得暫時將出口業務轉移到香港,并在港親自籌建富華公司。在吳先生等一批有識之上的努力下,1938—1939年的茶葉出口量已躍升到出口農產品的第一位,而且紅茶平均價格也比前兩年有大幅度的提高,為換取外匯支授抗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